造星記丨淨值“腰斬”、規模縮水近300億,富國基金李元博爲何虧損如此嚴重?

文/任暉

在上一輪牛市中涌現出多名“成長股獵手”,富國基金的李元博可能是最出名的一位。

李元博的代表產品富國高新技術產業混合累計收益率一度接近200%,管理規模曾一度接近360億元。

但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管理規模的膨脹,經過近4年的連續回撤後,李元博一些基金任期收益幾乎歸零,多隻次新基金淨值“腰斬”,管理規模也僅剩下68.17億元。

收益近乎歸零

李元博的從業經歷比較豐富,加入證券基金行業前曾任職於芯片巨頭英特爾,隨後在湘財證券、天治基金、匯豐晉信基金以及富國基金從事研究和投資工作,是一位兼具實業、賣方、買方三方視角的基金經理。

李元博管理基金接近10年,在基金經理羣體裡算得上一位老將,現任富國基金權益投資部權益投資副總監兼高級權益基金經理。

李元博的高光時刻是在2019年和2020年,代表產品富國高新技術產業分別實現收益79.82%和95.53%的收益,在同類產品中可以排在前5%。

得益於這樣的表現李元博在2020年相繼發行了富國創新趨勢和富國科創板兩年定開,其中富國創新趨勢募集規模高達163億元,李元博的個人管理總規模在2020年年末接近360億元。

2022年,李元博遇上滑鐵盧,旗下多隻基金虧損幅度超過40%,並且席捲了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靈活配置型基金的倒數榜。

其中,“大爆款”富國創新趨勢虧損接近50%,在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倒數第一;富國科技創新靈活配置混合虧損42.50%,在靈活配置型排2025/2032;富國創新科技混合虧損44.50%,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2577/2585;

2023年和2024年,受益於AI概念走強,李元博旗下基金絕對相對排名已經排在前40%,但絕對收益仍然爲負數。

經過近4年的連續回撤後,李元博幾隻代表基金的任期收益率接近於清零。截至8月15日,富國高新技術產業混合在李元博8年任期內累計收益率僅剩6.75%,年化收益率僅爲0.75%,而在2年前這隻基金的累計收益率曾一度接近200%。

在連續多年業績不佳的影響下,無論是普通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對李元博的耐心都有所減少。

數據顯示,李元博旗下基金總規模已經由358億元的峰值跌至目前68.17億元,縮水接近300億元。機構方面,以富國高新技術產業混合爲例,機構持有該基金比例最高等超過40%,而據去年年末批量數據,這一數據僅剩下3.21%。

另外,富國基金對李元博的信任似乎也有所減少。2023年4月17日,李元博卸任富國創新企業靈活配置混合(LOF),基金交由孫權管理。不過孫權並未扛過大旗,自其獨立管理以來已經連續4個季度未能給投資者帶來正收益,合計虧損33.66%。

2024年4月23日,李元博卸任富國科創板兩年定開混合,基金交由趙偉管理。趙偉雖然截至目前還未能創造正收益,但相對排名在35%,相較於李元博的倒數位置改善不少。

李元博爲何虧損慘重

客觀來說,李元博近些年業績不佳,這自然與資本市場整體環境有關。據choice數據顯示,近3年滬深300指數跌幅超過30%,而李元博能力圈覆蓋的芯片、電子、計算機以及通信等行業指數更是跌近50%。

除了整體環境之外,富國基金對李元博管理規模膨脹的無視也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數據顯示,2019年年末李元博管理規模僅63億元,2020年年末管理規模高達358億元,膨脹接近6倍。

據瞭解,李元博的投資風格受趨勢交易大師威廉·歐奈爾影響,偏向做右側交易,看重公司ROE(淨資產收益率)。

2021年年初李元博曾坦言,“在基金體量小的時候做右側比較容易,但現在管理規模比較大了,右側操作比較難,我現在希望自己儘量做左側一點”。

但在2022年的極端行情下,李元博顯然還沒有適應投資框架的調整,投資過程中錯誤頻出,醫藥、電子、家電都買在了下跌半山腰。

另外,管理規模的急劇膨脹也造成李元博持股數量增多以及換手率降低,換而言之就是犧牲了質量和交易帶來的超額收益。

李元博曾表示,“我不喜歡分散,單純爲了規避風險的分散意義不大”,可以理解爲他更傾向於通過進一步集中持倉的方法來規避整體高估的風險。但他在管理規模膨脹之後,依賴質量來應對市場波動的方法顯然不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