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就能巡田水!智能水稻系統減少農民往返 產量增10%

嘉義縣推動智能水稻管理系統,透過鏡頭和遠端控制,農民不用出門,在家就可以巡田、操作田間灌溉。(呂妍庭攝)

農業處指出,智能水稻管理系統能結合遠端控制水位計。(呂妍庭攝)

嘉義縣推動智能水稻管理系統,並將示範系統建置在7筆不相連的分散田區中,總面積達2.5公頃,進一步分析發現,系統每年可節省約1萬7912公噸用水,透過鏡頭和遠端控制,農民不用出門,在家就可以巡田、操作田間灌溉,搭配透過間歇灌溉稻田的搭配,稻米收成因此提高10%,期藉此鼓勵農民聰明、省力種稻。

縣府農業處今(5日)舉辦「智能水稻管理系統成果觀摩會」,展示嘉義縣智慧農業的創新應用,吸引來自各領域專家和農友齊聚一堂學習、觀摩,農業處指出,智能水稻管理系統能結合遠端控制水位計,與間歇性灌溉技術互相搭配,優化資源利用、提升農業效率。

嘉義縣長翁章樑到場瞭解水稻種植導入智慧農業技術情形。(呂妍庭攝)

農業處說,數據顯示,系統除年省1萬7912公噸用水,透過鏡頭和遠端控制,農民在家就可以巡田與操作田間灌溉,減少農田往返次數480次、人力需求減少約4.27個月,此外,間歇灌溉稻田的搭配,倒伏率降低20%,心腹白比率減少3至8%,稻米收成提高10%,省水又能讓稻米品質、產量提升,好處多多。

今天也到現場的嘉義縣長翁章樑表示,嘉義縣農業正在往智慧科技農業發展,目前養殖漁業、畜牧業都已透過相關輔導,找示範場來實驗,實驗到一定階段和成果,就會開說明會,讓相關人來了解成功經驗,聽聽已使用智慧技術農漁民的分享。

農業處今(5日)舉辦「智能水稻管理系統成果觀摩會」,展示嘉義縣智慧農業的創新應用,吸引來自各領域專家和農友齊聚一堂學習、觀摩。(呂妍庭攝)

翁章樑說,智慧農業能幫忙省功,透過雲端掌握種植物或飼養物的狀況,再透過大數據資料進行合理的處理,來提高成功率、降低損害率,而水稻是嘉義縣最大面積的作物,今天特別針對水稻開觀摩會,讓農民分享水位監測、灌水自動化雲端控制等技術,初步看起來系統設計成本不高,如果技術成熟,農業處會有相關補助。

翁章樑期待透過這些創新技術,幫助農民在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下實現更高效的生產和管理,進一步提升嘉義農產品的競爭力;同時,也鼓勵更多農民朋友積極參與智慧農業技術的應用,爲嘉義縣農業注入新活力。

嘉義縣自2021年起積極推動智慧農業發展,今年還爭取到農業部的專案計劃,至今已投入超過7000萬資金,支持農民導入智慧化設備,截至去年2023年,縣內共有194個案場應用智慧農業技術,其中包括75個農產業、88個漁產業和31個畜牧業案場,今年更覈定補助51個案場,推動智慧農業的步伐持續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