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6111萬!北市今起汰換舊門牌 新款增加行政區、彩色區花
睽違30年,臺北市府宣佈即日起2年內全面汰換舊門牌,改爲綠白相間且新增行政區及區花的新門牌,總預算6111萬元。臺北市府民政局提醒,汰換門牌的工作人員會穿着工作背心並佩戴識別證,民衆若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市府1999市民服務熱線或各區戶政事務所詢問。
民政局上午在南京東路二段1號舉行記者會,由副市長黃珊珊換貼第1塊新門牌,正式啓動門牌汰換專案。民政局指出,此專案總預算6111萬餘元,預計2022年12月底前完成,這是距1991年臺北市全面換髮門牌以來,首次全面大規模汰換舊門牌。
爲何換門牌時間需要2年?民政局長藍世聰解釋,臺北市需汰換門牌的路段估計有541條道路、約65萬塊門牌,數量很多、範圍也很廣,在張貼順序上難免有先後,但一定會在2年內完成汰換,希望市民朋友給予支持,也感謝市民朋友、民意代表與各界的指導與建議,讓門牌汰換能順利推動。
民政局也進一步指出臺灣門牌歷史可溯及清代,當時因臺灣實施保甲制度而分發每戶張貼的紙質「保甲門牌」;日據時期則有木質的「戶主牌」,上有戶長姓名;臺灣光復初期則使用藍底白字琺瑯質門牌,至1953年以後始改爲鋁質門牌。
臺北市在1967年升格爲直轄市,隔年將原屬當時臺北縣(景美鎮、木柵鄉、南港鎮、內湖鄉)與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北投鎮)的6個鄉鎮納入行政區域,門牌上的「鎮」、「鄉」也隨之改製爲「區」。
民政局表示,1983年至1991年間爲方便用路人辨識,將1樓門牌加大並標示行政區與郵遞區號。1990年時臺北市行政區由16個行政區調整爲12個行政區,藍底白字門牌也隨之在1991年至1992年間分3期全面更新格式及顏色爲綠白相間、凸版印刷烤漆之鋁質門牌。
時至2010年臺北市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民政局訂定區花門牌試辦計劃,首創在門牌上增加彩色區花元素,並加大門牌尺寸,以發揮門牌辨識功能,提升用路人覓址效果。2011年則進一步將區花門牌格式明訂於臺北市門牌編釘作業要點,並自同年12月起全面改制發區花門牌。
▼黃珊珊31日換貼北市第一塊新式門牌。(圖/北市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