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面對金融服務供需不匹配問題,如何打通最後一公里?

如何解決金融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2月29日,在由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杭州市臨平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專題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對此發表了看法。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表示,縣域經濟中,金融機構與經濟主體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縣域經濟主體規模較小,地理位置較爲分散,同時風險評估資質不足,金融機構難以觸達。

黃益平表示,採用關係型貸款方式可解決縣域金融風險控制問題。關係型貸款指信貸員在全方位、連續性追蹤中小企業主後,即使企業主信貸資質未達到風險管理要求,金融機構也可以向其發放貸款。此外,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進行信用風險評估也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之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表示,縣域經濟中,金融機構與中小微企業的信息不對稱是一個大問題。不過,目前數字化的發展可以幫助金融機構與服務對象融合,形成關係型金融,打破信息差,實現金融安全與風險控制。

陳道富認爲,中國的金融需求非常龐大,但並未得到很好的滿足。金融服務過程應踐行客戶需求導向,感觸客戶實質性痛點,解決中國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間最後一公里的鴻溝。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莫萬貴表示,金融供給與需求不匹配,是因爲部分經營需求沒有被挖掘和培育,同時金融供給不夠豐富。想要解決上述問題,應發揮有爲政府、有效系統的作用,建設中國特色金融文化。

浙江省政協常委、浙江省諮詢委學術委副主任、浙江省社科聯主席盛世豪表示,金融生態建設不僅涉及政府與金融機構,更需從居民、企業角度審視,包括打造百姓對金融機構的信用程度、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間的良好關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