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學生9成在都會區就學 族語課程與師資沒到位

桃園市原民學生高達9成在都會區就學,但師資課程配套都沒到位,民族教育推行遭遇瓶頸。圖爲原民學生示意圖。(黃婉婷攝)

桃園市爲都會區住民人口最多的縣市數量高達9成,雖有22所學校符合原民重點學校的資格,但實際提出申請單位少之又少。原住民籍、巴崚國小校長高理忠憂心,這對推行民族教育是個阻力建議教育局傾聽校方家長的想法,從旁協助學校成爲重點機構,給孩子友善的尋根環境

根據原住民族教育法施行細則第4條規定,在非原住民族地區,原住民重點學校認定標準爲該校原住民學生人數達100人以上,或學生總數佔3分之1以上者,桃園市扣除復興區後,達此標準的學校約有20所學校,但提出申請的卻寥寥無幾。

原民教育資源中心專員黃愷銘分析,都會區學校的原住民籍學生數即便符合申請資格,但與漢人學生的數量相比,比例仍佔少數,甚至還會低於新住民,校方理所當然會將原民學生的權益順位往後延,且認定爲重點學校後,對原住民身分教師比率有一定要求,對學校來說也是負擔;加上部分民衆對原民存有偏見,也成爲推廣的阻力。

由於市區學校普遍未有餘力推廣民族教育,高理忠認爲,原民尋根需要環境,無論是族語還是文化,倘若政府能協助具潛力的學校認定爲重點學校,族語師資與課程便有機會納入校定課程,也能有更多資源挹注,協助孩子認識原民生活與文化,不會因此失根。

市府教育局小學教育科長沈可點表示,目前市府正在國中小端辦理「多元學習成就方案」,協助學校開設族語精進班、原住民族文化社團部落文化學習及體驗活動。同時也建議校方發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可領取中央補助聘任原民教師,也能對學生產生楷模效應

沈可點說,針對都會區達標準的國中小及高中,將召開說明會了解家長、校方的想法,再進一步討論可行作法。現階段將規畫「原住民族教育策略聯盟方案」,以聯盟方式協助各校推動民族教育,並評估市內師資需求,辦理原民籍新進教師聯合甄選介聘及公費師資分發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