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與人性:《西遊記》裡的爲人處世訣竅
說起《西遊記》,相信你們都還記得從孫悟空的機智果敢、唐僧的堅韌不拔,到豬八戒的樂天豁達和沙僧的沉穩厚重,每一個角色都是每一個人生用心生活過的一場飽含哲理的微電影。
作者吳承恩在開篇就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意思是“你要想真正瞭解自己人生的方向,明白“活着”的真諦是爲了什麼?並知道該怎麼去做,朝哪個方向去調整,那這本《西遊記》,你就必須要看,否則有你後悔的這一天”。
但當今社會,究竟有多少人是真的能看懂《西遊記》?
有不少網友們認爲,《西遊記》在中國文學所有典籍名著可以名列前茅,特別是在“四大名著”中可擔得首席之位。還有人會覺得它其實是人世間最偉大的一部東方成功學。我們會發現《西遊記》裡的故事情節雖看似是在打妖怪不斷一路升級,但它原本的面貌是告訴人們如何在紛繁的瑣事中戰勝心魔,如何發現人的本性善良事蹟。 吳承恩用“西天取經”這條故事情節的導火索爲引,將我們帶到人生路上不同的場景片段,然後再倒逼自己一把,我自巋然不動地去克服內心裡所產生的邪念、從而戰勝心魔,在生活中最終取得我們夢寐以求的真經,併成就精彩的人生。
《西遊記》這部鉅著中,不乏王陽明心學的智慧,見其牝牡驪黃,而棄其所謂千里者。 王陽明說過:“人須在事上磨鍊,方立得住。” 《西遊記》就是一部在事上磨鍊的成功哲學。 《西遊記》中,孫悟空,作爲整部小說的核心人物,他的出世如同我們心中的一個念頭產生一樣,“善惡僅在一念之間”。在與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的同行中,孫悟空學會了合作與忍耐來鍛造自己的急性子,用他的智慧與勇氣成爲了團隊能取得如此業績的成功密碼。當我們在人生道路上遭遇困境時,孫悟空的經歷會告訴我們:
人應該不斷地向前去看,只有勇敢地面對,用智慧和勇氣去化解難題,我們才能真正地成長與進步。
唐僧,是一位用真心化作行動求取真經的大師,他的堅韌不拔,使他在與妖怪的對抗中驍勇向前,他的虔誠信仰是身臨險境在面對人生挑戰時應有的態度。在取經的過程中,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但他從未放棄,始終堅守自己的信仰。
而豬八戒,這位既貪吃又懶惰的角色,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歡笑和感動。他的樂天派性格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應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
豬八戒在戰鬥中也能發揮出關鍵作用,比如他擅長使用九齒釘耙,從而協助孫悟空在打妖怪定製戰術計劃的默契配合。他的存在還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只要我們肯努力,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沙僧,是一位沉穩厚重的角色,他的忠誠,讓團隊求取真經的信念變得堅不可摧,他從不張揚自己的能力,也不輕易放棄。在取經的過程中,沙僧始終默默地付出,不求回報。
我們需要有一顆爲他人着想的心,只有真誠待人,我們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西遊記》的角色塑造得很經典,也很成功。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從表面上看這是師徒五人,但實際他們都是一個人。都是由孫悟空的心演化而成,唐僧代表人的身體,豬八戒代表人的私慾,而沙和尚則代表人的本性,白龍馬就是人在克敵制勝時所能夠堅持下來的意志力。 聊起孫悟空,他曾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說的是個心字(因爲斜月中有一豎再一勾,三星裡是三個小零點),所以說悟空是心的弟子準沒錯。
因爲心的本來面目,就是爭強好勝,爭克己之強,方能得制敵之勝。
他同時也代表着一顆騷動不安,經常調皮搗蛋的頑心,常東闖闖,西鬧鬧,不撞南牆不回頭。在玉帝與閻羅王的面前飛揚跋扈,踏雲而行,比李太白在詩中寫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還要狂。 《楞嚴經》上曾說過,我們人的心共分爲72種相,每一個相都有一個法身。悟空的72變,就是從這72相中演化而來。世人的心是比較善變的,一念之間就有72種變化。比如你今天上午10點生氣了,惱了一股子火,到今天下午2點心情又恢復了,狀態還良好,特別高興,此時你收穫了一批最爲忠實的客戶,想想晚上該怎麼犒勞自己?這種微妙的變化,就是由心間而生,被念頭所左右。
不是有句老話嗎?“相由心生”。孫悟空的取經歷程,就是在致良知。讓心性不再被人的私慾所矇蔽,變得肉眼通暢,心眼開明。 在《西遊記》中,有什麼能夠上到三十三的雲外天,下到十八層的修羅獄?變大的時候既可以通天,而幻化成小模樣就像一支縫絲織衣服的繡花針?
這就是人的氣度。所以《西遊記》講的不僅僅是一個團隊的故事,也是一個人在紅塵中歷煉,不斷磨合自己的心性,戰勝心中賊,致良知的故事。
在事上磨鍊心的本性,能使人的眼睛愈發明亮,敞開心扉,所以八卦爐燒不死孫悟空,反而能讓他煉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澈,就是得到八卦爐的淬鍊,八卦爐其實是人在低谷中的磨難)。
孫悟空一個筋斗便是十萬八千里,沒能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五行山之所以能降服悟空,其實是有世俗當中的五行元素(金木水火土)讓他吃了癟,知道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謹記“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至於那顆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心,被如來佛摧一了摧他狂傲不羈而又好戰好勝的銳氣,用五行山給磨平了。 五行山不僅是“五行元素”,也代表着至高禪學中所要摒棄的“貪、嗔、癡、慢、疑”,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人一生的一切前進障礙,身行會因爲心的私念而停滯不前,這也就是孫悟空爲什麼沒逃出五行山的牢籠,輕輕一揮反手就被鎮壓了。大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正是被這五邪所困,才日漸驕盛。
曾國藩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悟空正是緣於自己對貪念的執着,纔會輪落至此。所謂渴望越大,承受越大;權威越高,職責也就越深刻。
五行山後面爲兩界山,過了這一山,但還有另一山,唯有山山皆過,曾經那顆騷動不安的心方能超脫三界之外。 孫悟空一個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行程,剛好是與靈山的短距離(對他言,有了這麼便捷的交通工具,去靈山不就是說走就走的一場旅行嗎?),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靈山再遠也就是心的一個念頭就到了!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但只要你降低些對自己的過度追求和期待,放下執念與好勝心,摒除五邪,不爲世俗所同化,一心一意向正,那麼你跟靈山的距離就是近在咫尺,一步就可走到。 師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經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王陽明在剿滅南贛徒匪後,曾說過:“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真正的靈山,其實本在我們的內心中。這也就是孫悟空常常對唐僧說的那句話:“只要你見性志成,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還有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曾傳授過一部《心經》給他,告誡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但是唐僧起初開始聽,並不懂這是啥意思。最後直到成功抵達靈山,被孫悟空點醒了之後,他才豁然開朗。原來求取真經,是要靠心的良知來點醒自己,而不是一路上見聞多了就以爲能收穫圓滿,早在這時心魔便全都除掉了,師徒五天團開悟了。 “定心真言”的緊箍咒既能定心、也能約束心,讓心疼了又疼。在完全收伏悟空之後,也就歸正了那顆七十二變的心。孫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個強盜。
在原著中,六個強盜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講的是人之六根。孫悟空打死了六根,說明六根清淨纔是取經之本。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馬一樣,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 而收伏小白龍,便是達到心意合一的境界。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後來又收了八戒和沙僧,將“身、心、情、性、意”化成最完美的師徒五天團。
西天路上,悟空化齋前經常在地上劃一個圈,這是心給人劃定不可逾越的界限,但人的身體(唐僧)總是會被慾望(豬八戒)牽着鼻子走!於是人(師徒幾個)就容易離開內心(悟空)設定的界限(劃的圈),但一出界限,便遇上自己早已種下的各種心魔(妖怪)。
作爲一顆有良知的心(悟空)它是引領着人(師徒幾個)不斷向前,在路上除妖降魔的關鍵根本,說的就是要事上磨練,唯有讓心到俗世中去歷煉一遭,才能徹底將心魔降住。
西天路上的每一個妖怪出現,並不是偶然的,都有一定的關聯性。所以,這些妖怪後來幻化成人的模樣,其實全都是一個對現實世界的暗喻與諷刺。 西天取經的過程,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人在祛除心魔的過程。師徒五人的取經之路,就是在事上磨礪,通過對每件事的細節,用精巧的戰術安排和人脈的資源善利用,在不爲私慾被蒙心前提下,依舊能堅持“天理”,而做到開明見性。
惟有如此,才能不斷的消滅妖怪,打倒自己這顆被淤泥而染的菩提心,一個人在人生路上就能真正求取真經。 黑熊怪曾是悟空的心魔,他的嗔念使他火燒了觀音禪院,後來黑熊怪就來了,成爲他做佛的心魔與屏障。 牛魔王也是由悟空的心魔演變而來,紅孩兒、牛魔王、火焰山都是一個人心尖上的內火。牛魔王與悟空結拜成兄弟,又勢均力敵,所以他發火就是自己再跟自己幹仗,最後把自己弄上火了。 火焰山形成的原因是早年間孫悟空曾踢下的一塊不大不小的火團兒,火焰山大火正是悟空出八卦爐後爲出一口惡氣而踢下去的,到頭來卻灼傷了自己。火焰山這一難,早已註定。
自己種下的因,終有一日這苦果也要自己嚐到。
由孫悟空早年頑劣之心種下的因,不但害了自己,也苦了這火焰山四周的芸芸衆生。所以說“牛王本是心猿變”,唯“打破頑空參佛面”,目標離我們腳下的路就又更近了一步。 王陽明說過:“無私心就是符合天理,不符合天理就是有私心”。 所以,後來金錢能把人的心給捆住、封住,難以逃脫。作者將這個道理比喻成了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用幌金繩把孫悟空捆住了,使用紫金葫蘆將孫悟空封住了,寫的惟妙惟肖。
到了女兒國,蠍子精就出來了,她是美色的際遇,美色就像蠍子一樣會勾人,難怪悟空和唐憎每次都能吃到這個癟。 真假美猴王這段精彩,它講述的是一個真心向佛的悟空擊敗了一個不真心向佛的悟空,其實是自己的兩種意志互鬥,也就是一個人在同時跟兩顆心做鬥爭,一個是積極向上的“事業心”,一個是渴望躺平的“安逸心”。 書中很明確的說到這一難,既生了這“二心”,那就必須想方設法地除掉這第二顆心,只有打消二心。在專注事業上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假悟空被打死了,唐僧團隊才能真正得以繼續趕路。也有說被打死的纔是不想求取真經那個真悟空,而想得道成佛的那個悟空是六耳獼猴演化成假的。 到比丘國時,鹿精只要深吸一口氣就能吃掉1000個小孩的心,表示着“多心”。孫悟空變做假唐僧,暗喻這時的唐僧和悟空已經合二爲一。爲幫助師傅與比丘國的國王輕鬆渡過這次難關,順利抵達靈山站點,他鼓起自己的肚皮吐出了足有100顆心來,還一一給鹿精做了介紹,這裡也象徵着“多心”。我們常說“心頭鹿撞”,人有“二心”就容易逢遭災禍,更何況這多心之舉呢? 自在丘比國收服鹿精後,心頭也就沒有鹿可以撞,“多心”就會變成“一心”,要是真的能達到一心一意,那麼我們距離靈山的彼岸,在腳下的路也就不遠了,最終把“真經”取回大唐。
孫悟空在最後能被封爲鬥戰聖佛,靠着不光是這一身硬本領,還有他的高情商和好人緣,最重要的是能夠克己復禮的心,唯有做到自身的節制,方能從根上徹底解決敵人,超脫自我,纔是對問題最有有效的解決辦法。
我們今後無論是做什麼工作,幹什麼事情,只要懂得約束自己的內心,終可成功。
學人則學王陽明,做事當做曾國藩。跟王陽明學習如何爲人處世,發現我們心中的那一善;跟曾國藩如何學習臨危不亂,辦事化事,用最笨拙的辦法解決最實在的問題。
做人要心神合一,達可達到知行合一。只有知行合一,身不隨念,而空見明性,才能真正在“西天取經”的路上求取善果。
豬八戒爲什麼會被封爲淨壇使者?
理由是情慾是戒不掉,他跟姜子牙一樣無成仙(成佛)之兆,最終只能在塵世中做個人人都朝貢着使者。
那沙和尚爲什麼能被封爲金身羅漢,而且功祿要比豬八戒的要好?
因爲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真實、誠懇、守信用就像黃金一樣珍貴。
白龍馬被封爲八部天龍,是在告訴我們:無論在任何窘境困苦下,有多麼艱難,我們都要時刻保持自己的意念,堅定內心,強大起來,只有以“堅毅之心去日行一善”,方不會補外來邪物所侵蝕。 一個人,若在經歷世間一切事之後,依然能保持一顆真心,即使沒有到達西天,他的心中有良知,就早已是佛。
王陽明說過:“人人心中有良知,人人皆能成聖人”。 對求取真經的信念堅定不移,對不檢點行爲的約束潔身自好,便是個得道佛陀。
路雖遠,行則必一日至千里。心雖惡,省則必一改成大佛。
孫悟空頭上的金剛箍就是這個道理,後來觀音菩薩唸咒就替他鬆了這金剛箍,意味着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唐僧團隊他們去西天取經的成功精髓,其實就是一路上在“致良知,發現良知”,然後再回頭看見我們最真實的那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