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科學:讀作僞科學 寫作黑科技
“黑科技”一詞如今雖然已經和大多數網絡時代的用語一樣,在傳播中衍生出了更多額外用法。不過其原本的含義,指的是那些在幻想作品中所出現的,超越當時人類通常科技進程,甚至違反已知科學根據或自然原理的科學技術及產品,而無論是動漫還是遊戲,類似的設定並不罕見。
具體來說,以最早發明黑科技(Black Technology)概念的《全金屬狂潮》作品本身爲例,裡面的黑科技又被稱爲“不存在的技術”,是一批被稱爲“耳語者”(Whisperd)的特殊人選腦中與生俱來的知識,覆蓋計算機科學、電子技術、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具體應用到實踐後就誕生出瞭如常溫核聚變爐、精神力場、感應系統、人工智能等一批完全超越時代的技術,讓作品中包括AS機甲在內的種種科幻武器得以成立,進一步構成了整個故事的基礎。
《全金屬狂潮》也並非這麼幹的首例,事實上大多類似風格的“硬”科幻動漫,包括一批機戰系作品在內都會爲自己補充類似的概念,讓作品的設定看似合理,進一步高大上。最經典的例子當然就是高達中的米諾夫斯基粒子。整個UC系列的設定都源自虛構出來的米氏粒子存在,從動力到光劍,乃至高達本身作爲兵器的價值,都是依靠米氏粒子來解釋這一切,可以說米氏粒子這個看似科學實則神棍的存在,就是UC系高達中的名副其實的黑科技。之後非UC系列的高達作品中雖然無法原封不動的照搬設定,但多少也有類似的對象,比如《高達00》中的GN粒子,就是換湯不換藥的設計。
(UC高達從動力到光劍全圍繞米氏粒子的設定而展開。)
至於遊戲方面,大家也不難想到一批作品名單:《星際爭霸》、《潛龍諜影》、《輻射》、《質量效應》、《生化奇兵》……但凡和“科學”二字沾點邊的作品多少都有一兩套自己發明出來,用來自圓其說的設定,覆蓋的領域也是包羅萬象:新型能源、納米技術、基因工程、星際旅行……再玄一點如記憶操作、精神力場、瞬間移動、時空旅行之類的也包括在內,而不管表現出來的多麼不科學,最後它們還是要基於作品中的設定來給大家一個看似“科學”的解釋,這也是區別於完全架空的幻想作品的依據。
就以《潛龍諜影》來說,MGS系列堪稱是“黑科技”花樣最多的一大典型,作品有着明確的年表,讓玩家能知道每一作對應現實世界的時間,而這也導致越到後面玩家越覺得裡面的科技樹之不可思議——如果說PS上的《潛龍諜影》初代在2005年能造出Metal Gear這樣的二足步行大型機器人還勉強能讓玩家接受,那麼到了之後的MGS2和MGS4裡,只差了幾年時間各種技術表現出來的飛速進步就完全成了科幻大片:外骨骼士兵,基因鎖武器,定向病毒……相比之下MG本身看起來反而沒那麼離譜了,而官方的作法是把這些都推到萬能的納米黑科技身上,強調全是納米技術的產物,整個一早些年國內三流傳銷的口號。
和絕大部分黑科技作品一樣,MGS系列對納米技術的交待也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設定文章要多少有多少,名詞圖示從來不缺,真正經得起推敲的有多少就不是小島所在意的了。實際上從《潛龍諜影V:幻痛》一出來,這個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明明故事時間點是在初代之前,對應現實也不過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結果除了MG確實看起來是原始版本,其他科技表現出來的效果反而更加炫酷,光是一個聲帶寄生蟲就讓合理派解釋起來頭痛萬分了,更不用說MGS系列裡面一直是默許有真正的超能力乃至鬼魂的存在,如果要一切合理的話,整個遊戲裡面要數那個無所不能的回收氣球系列,這纔是名副其實的MGS第一黑科技……
(氣球已經取代紙箱成爲MGS系列裡第一神器……)
《潛龍諜影》的例子只是要說明一點,“黑科技”很多時候就只是讓作品看起來像樣的補丁,能夠在一定範圍內自圓其說,推動劇情構成故事就足夠了,當中有一定的科學構想,可能也是當前科學所研究的方向,但具體差着多少就只有天知道了。以《傳送門》中的瞬間移動來說,遊戲當然沒有給出切實可行的完美方法,不過確實在一定程度指出了理論上的假設和實現的方向,摺疊空間形成通道,這其實就是遊戲中對傳送槍的暗示,至於真正足夠多的能量能否摺疊空間形成傳送門的實驗,顯然現階段根本不具備條件驗證,只能寄望於觀察宇宙中的天然傳送門——大質量黑洞周圍可能存在的蟲洞。
此外的例子是《輻射》系列中的核能,透過輻射毀滅後的廢墟世界,我們多少能看出原本的輪廓,對核能的利用已經到了高度發達階段,隨處可見的各類微型核反應堆乃至核能電池已經可以完全取代內燃機和渦輪發動機,甚至電磁步槍都是核驅動的。而迄今爲止常溫核聚變,在可控範圍下的小型反應堆仍是人們可望不可即的夢想,就目前而言,科學界對常溫核聚變的探討可能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通過鈀、鈦等吸附氘的金屬晶體作爲觸媒提高反應機率,一是寄希望於人工製造的最新元素能具備預言中的性質,無論哪一方都沒有必然成功的保證。
現實中的科技發展並非勻速,有緩步上升後的停滯,也有的厚積薄發後的加速,但要如“黑科技”作品中的超級大爆發,確實沒什麼先例而言,畢竟“黑科技”的說法本身就是形容這種不合理的發展速度,雖然現實中大家也會想象某些技術一旦成真,會讓人類社會的變革翻天覆地,但即便是再前端的科技也有一個驗證到實踐的過程,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夢想成真,人類科技史再天才的科學家也缺乏這種瞬間改變歷史的能力。
(傳送門中的傳送槍恐怕是很多人最希望有的黑科技產品之一。)
作爲合理化的萬能補丁,“黑科技”作品通常也要爲自己的“黑科技”本身來源作一個合理解釋,單靠天才這種說法就如前所說,難以服衆,所以不少乾脆把來源推到了更爲幻想的外星人頭上——早在“黑科技”一詞誕生之前若干年,《超時空要塞》就已經發明瞭類似的說法“天頂星科技”。
初代MACROSS的故事起始就是在公元1999年,人類通過墜落到地球的一艘外星宇宙飛船開始接觸到外星文明的存在,並將這枚飛船改造成爲“MACROSS”戰艦,從中也獲得了大量來自外星生命——天頂星人本身的科技(正式名稱爲Over Technology of Macross,簡稱OTM技術),令人類科技突飛猛進,使得人類在後來的第一次星間大戰中有了對抗天頂星人的能力,導致了之後的一系列故事。
這設定現在看起來頗爲眼熟——最起碼多年後《變形金剛》真人版電影系列就原封不動地又用了一次,實際上也是不少科幻作品都用過的套路倒也不存在誰抄誰的問題。既然地球上的科技發展有其自然進程,那麼飛躍的途徑就只可能來自更高級的外星文明。類似《質量效應》系列裡星際旅行的質量中繼器也是這個思路,人類偶然發現外星文明遺產促成自身進步。還有些作品乾脆就設定人類科技的進步都是外星文明不同程度下影響的結果,考慮到“既然能來到地球的外星文明一定遠高於我們”這種說法,也未嘗不是對黑科技的最自然闡述。
(天頂星科技是黑科技之前更早的慣用說法。)
另外一類合理化的解釋則是歸結到人類本身——超越時代的技術本身就來自超越的時代。《全金屬狂潮》小說中最後對“耳語者”的來由就提出了最可能的假設,認爲這是來自未來人類本身的科技傳輸,互相推動的結果導致科技在這個時代得到飛速進步。(嚴格說這是文中推論,但基本等於作者解答,大家可以期待多年後的第四次動畫有無可能一口氣做到結局)
不過但凡涉及到時間旅行的問題,都免不了要直面時空悖論,最簡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未來人造出了時間機器回到過去傳播時間機器的造法那麼時間機器的發明究竟算是什麼時候”,就和時間旅行能否改變歷史一樣,哪怕只是單方向的傳播知識也會帶來各種細思極恐的問題,正因爲時間旅行至今仍沒有任何科學上的可能性,在科學層面上更遠遠超出了大衆能夠了解的程度,所以基本上所有涉及到時間旅行的科幻作品,都走的是“軟科幻”路線,只談現象不談技術,就算講一些貌似高大上的理論,其實也就是把作者也未必精通的名詞拿出來嚇唬讀者一下。
對於早期還是抱着單一時間線概念的作品來說,時空悖論一度讓他們苦惱不已,而隨着創作經驗的豐富,他們開始找到自圓其說的方法了,其中最常用的大概是這麼幾種。一是必然論,即回到過去改變歷史的行爲本身也是歷史的一部分,而且正因爲他這一關鍵行爲才造成未來的歷史;一是修正論,時間旅行可以改變一定程度的歷史,但重大事件會被世界本身修正,依然會發生只是在早晚或細節有所不同;而還有一種方便省事的理論則是萬能的平行世界,在時間線和世界都是複數的情況下,不管怎麼折騰都推到平行世界頭上就能迴避大部分BUG,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卻也失去了時間旅行最原始的初衷。
(《命運石之門》是近年來對時間旅行概念描述較爲簡單易懂的一作。)
不論對於黑科技的來源如何解釋,黑科技本身的存在都是違背現實的必然,很多時候距離通常所說的“僞科學”也只有一線之差,全看如何看待。實際上也不僅動漫遊戲,電影乃至科幻大師的經典名著,都不乏這種用自己想象出來的設定作爲故事基礎的構想,心靈物理學、思動技術、心理史學,這些名詞都是出現過在正經科幻小說中的“黑科技”產物。以國內讀者或許最熟悉的《三體》來說,“智子”、“水滴”、“二向箔”以及黑暗森林的概念同樣可以算是“黑科技”的範圍,而能否有一日把這些化爲現實,就是科學家所努力的方向,以及讀者們鑑賞作品所滿足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