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考證結果曝光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有一條詞目是「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意思是臺灣有來自唐山的父系祖先,沒有來自唐山的母系祖先。不過,根據學者賴祥蔚的考證以及前立委蔡正元的蔡氏族譜,推翻此種說法。
賴祥蔚在時報出版的《「沒唐山嬤」有雙重誤會》一書中指出,最早紀載清朝政府不準男子攜眷來臺的說法,出自於日據時期學者伊能嘉矩的著作,強調康熙「收復」後就頒佈了「渡臺三禁令」,資料來源則是《臺灣編查流寓六部處分則例》。
首先,康熙22年,施琅率領水陸官兵兩萬餘人、戰船200餘艘攻打臺灣。根據清史稿記載,康熙22年8月,鄭克塽率其屬劉國軒等迎降施琅,臺灣平。當年爲西元1683年。
賴祥蔚質疑,伊能嘉矩說此一規定是在西元1683頒佈,但當時康熙還沒決定「臺灣棄留」,既然還沒決定,又怎麼會去制定移民管理辦法?遍查清代法令文件,都查不到有這些規定。賴祥蔚也舉例,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家族,來臺第一代即是女性。
前立委蔡正元近日也在臉書表示,「只有唐山公,沒有唐山媽」完全是胡說八道。根據蔡氏族譜記載,入臺開墾者及其後代,都是從福建攜帶資金和族人入臺,全部是唐山公和唐山媽。
蔡正元強調,福建船是「尖底快帆船」,都能幫助鄭和下西洋了,渡越臺灣海峽的黑潮水流已是稀鬆平常的事。說什麼很難渡過或婦女不能入臺,能入臺者都是偷渡客或羅漢腳,全部是鬼扯蛋。
蔡正元也提到,根據蔡氏家廟的族譜記載,蔡氏最早遷臺開墾的至少有3人,都在明朝天啓辛酉年間即公元1621年,比荷蘭人到臺灣還要早3年!
蔡正元直言,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入臺,但一直到1645年才征服全臺灣,有人在紀念1624年荷蘭殖民統治,號稱今年是「400年」,實在是「歷史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