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涼了,內娛一姐別掙扎了
今年第一批古裝劇出師不利,一連上線多部流量鎮場大劇,本以爲至少有一部開年爆款。
可惜,接連水平浪靜,沒有太大波瀾。
《掌心》
劉詩詩的又一大女主作。
古裝懸疑設定,以盛唐時期爲背景,主打反套路精品製作。
以女頻視角打開懸疑智鬥之旅,融合權謀、愛情、鬥爭多元化元素。
以女心醫葉平安爲首的女性抱團取暖,共同對抗權重,實施復仇計劃。
底層女性遭遇迫害,後知後覺被利用,覺醒後佈局反抗之路的主線放在大女主劇,增添一絲爽點。
葉平安因給人看病被捲入大案入獄,因窺夢之能,獲女皇召見。
從入獄到出獄,看似是機緣巧合之下得到眷顧,實則一切全是葉平安精心設計覲見女皇,獲得破案資格計謀。
葉平安作爲羣首,精心設計每一步佈局,登上朝堂,與位高權重者有正面對話的機會。
表面看來是爽文的男頻權謀變成女頻權謀,實則強調女性角色在權謀鬥爭中的智慧博弈,展現底層女性在權利不平衡的世界中勇敢反抗的精神。
立意深遠,聚焦女性話題,以羣象女性共同對外展開一幅精彩的崛起之旅。
《唐朝詭事錄》系列導演柏衫坐鎮,畫面質感滿滿,服化道精美,細節把控高,深入的話題切入點引申到時下觀衆關注高的熱點話題。
柏衫導演在“唐詭”小單元懸案破解案件中展現過類似的女性反擊故事。
其中“上仙坊來信”單元正是女性集體聯合,步步爲營將惡人繩之以法的故事線。
同樣是柏衫導演的古裝懸疑,同樣是女性反抗的議題,柏衫導演拍攝的《掌心》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可始終欠點火候。
劇集設計的女性羣像融合懸疑推理和心理,設計人物從無權無背景到突破層層障礙。
弱者向強者揮刀,女主的人設不帶“金手指”光環,意在展現出主角靠智慧、勇氣殺出一條路。
但是“心醫”的設定,難免落了玄幻感。
反轉和刺激是懸疑元素必不可少的環節,出人意料的反轉再加上刺激推動,雙重聯合簡直是精彩絕倫。
不過前提的情緒鋪墊和鋪陳細節需時間夠足,劇情夠飽滿,從而碰撞出戲劇驚喜。
反轉和局中局的戲劇化衝突撞開常規認爲,但部分反轉生硬突兀,前後邏輯強行刺激,導致某些地方看起來浮躁,女性反抗的現實主題缺了正經、嚴肅真實感。
懸疑部分避開感情佔據主導,專注女性話題,感情作爲輔助,但竇驍和劉詩詩的cp感不足影響了沉浸式投入,大大減少觀劇體驗。
劇中拋開後期配音,演員原聲臺詞上陣,本是一個展現演員實力功底,作品拿好評的加分項。
可是劉詩詩的聲音一出來,軟綿無力的溫柔聲線跟葉平安剛毅、智慧大女主人設不貼合,反而成了減分項。
劉詩詩當選女主,拉高了觀衆的期待值。
畢竟在內娛的咖位以及在特定領域內創造了經典。
正因爲有對比,高低立見。
作爲內娛經典仙俠劇《仙劍奇俠傳三》的主角之一,“龍葵”的單純可愛和最後與哥哥天人永隔的意難平,至今令人記憶猶新。
憑藉一個角色在觀衆心中紮根,後來無數次再度回首,記憶中的好感總會偏愛,忍不住對新劇多了點期待。
當初,初入娛樂圈不久的劉詩詩,僅僅用兩部作品就在內娛站穩腳跟,後來不管過去多少年,提前劉詩詩,評論區總會提起那些印象深刻的角色。
9.0分的《仙劍奇俠傳三》和8.5分的《步步驚心》將劉詩詩的事業推向頂峰,一舉成名。
“仙劍”紅遍大江南北之際,此時的劉詩詩才22歲,正是青春最年華時期,膠原蛋白滿滿的高顏值,溫柔細膩的人物塑造,爲角色、作品增添了一層魅力。
龍葵的紅藍變身將兩種顏色狀態下的人物演繹得生動形象。
若曦從前期的活潑開朗都後期無法逆轉結局的悲涼,展現出傳奇情感拉扯。
風格各異,可獨具吸引力,成就了兩部優秀作品,引領國產古裝劇走上巔峰。
古裝劇領域的遊刃有餘也讓劉詩詩在後來的演繹生涯中獲得許多資源,帶來不少作品。
挑戰不同題材類型的古裝劇,角色性格不斷變化。
《軒轅劍之天之痕》中的玉兒活潑癡情,倔強又可愛,一襲紅衣乾淨利落。
《風中奇緣》的徐瑾瑜出場,一幀一畫皆具美感,雪中落淚的畫面牽動人心。
《怪俠一枝梅》中的燕三娘英氣十足,氣場全開,拳拳到肉的武戲酣暢淋漓。
《女醫明妃傳》中的女醫心懷慈悲,救死扶傷,成熟隱忍,心存善念。
女俠、女醫、狼女,劉詩詩在不同角色類型跳躍,突破印象中的溫柔,展現出多面性格詮釋。
不一樣的人設設定,可供發揮空間大,留下深刻印象。
彰顯一個演員的咖位,作品的數量以及知名度都是一個衡量標準。
確實,龍葵、若曦的驚豔出場給予劉詩詩事業奠定觀衆基礎。
一路走來,比起現在劇的數量,古裝劇遍地開花,劉詩詩的古韻氣質輕易駕馭劇本和人物是一大強項。
作品數量上積累一部又一部,口碑卻難以超越早期,評分滑鐵盧接踵而至。
從觀衆反饋的評分來看,劉詩詩後來參演作品的打分越來越低,七分到五分,再也沒創造出第一部古裝劇9以上的高度。
跟陳偉霆搭檔的《醉玲瓏》僅拿5.7分,連合格線都沒過,流量陣容也改變不了一部劇的差評。
雖說一部劇的評分不能作爲評判一個演員的唯一標準,可急轉直下的領銜實力也遭到不少質疑。
作品的熱度決定影響力,口碑影響演員的未來發展,獲取資源的可能性離不開演員的高知名度。
其實隨着同類型題材的飽和,審美疲勞也改變受衆口味。
參演作品反響平平,導致資源掉隊,與同期闖出來的楊冪、唐嫣的熱火朝天形成對比。
跟吳奇隆因戲生情,事業進入低谷期選擇成家,婚後生子期間屬於半退圈狀態,幾乎沒有露面消息。
正當所有人爲劉詩詩回家相夫教子感到可惜,懷疑以後是不是不能看到她在古裝領域的新作。
突然,《一念關山》橫空出世,劉詩詩的古韻優雅氣質又演繹出代女俠風範。
刺客任如意英姿颯爽,女俠舉手投足之間的氣場霸氣側漏,氣質一塊更是劉詩詩的強項。
劇開場初期,中年的膚白貌美,看不出歲月痕跡,舞刀弄劍的行雲流水武戲照樣精彩,贏得一片好評。
不巧的是,隨之而來的差評阻攔現象級爆款誕生,“端着”“顯老”等熱議不斷。
有人指出爲呈現出角色氣質,某些時刻的舉止狀態的保持固然重要,可沒必要從頭到尾“端着”姿態,失了人物自然鬆弛之感。
其實也不無道理。
演繹一個出彩的人物絕對是自然放鬆的貼合才能不留痕跡,令人有代入感。
過度或不足的發揮往往適得其反。
劉詩詩往期的一個個角色塑造,充滿生命力,或是在草原上奔馳,或是在內宅鬥智鬥勇,智慧與勇氣並存。
投入到特定的環境背景,合而爲一的忘我演繹,更容易賦予人物鮮活生命力。
單從演員本身不存在僵硬駕馭僵硬和牽強。
《一念關山》的分化口碑指出婚後角色把控力不如前的變化。
古偶劇的顏值高低與否曾成爲決定一部劇獲得好口碑的關鍵。
自從單調的“美”千篇一律逐漸氾濫,對“美”的要求也逐漸追求“新”。
一種風格、一個人的“美”,第一眼或許忍不住愛上,可出現的頻率越高,新鮮感漸漸淡化,直至最後趨於平常,沒有波瀾。
當年那批紅遍半邊天的女星,仍然是娛樂圈的頂流柱。
然而步入中年,她們也迎來了關鍵的轉型期。
古偶畢竟是青年演員的賽道,中年演員強行扮嫩扛劇,差評熱議裡免不了有一條針對年齡。
劉詩詩保養的很好,似乎沒有太大變化,沒有明顯的膠原蛋白流失的跡象,整個狀態拿古偶劇本毫無違壓力。
但是畢竟同齡人都開始轉變新方向,唯有提升自身實力,駕馭不同的角色類型,才能激發更大的潛力,在內娛實現長久發展。
《掌心》可以說是劉詩詩嘗試突破“高冷御姐”標籤的一部作品,可跟《一念關山》差不多,處於口碑分化狀態,阻礙拿下更好的熱度反響。
曾經的花旦,有的轉型成功,有的轉型失敗,雖然仍在路上,至少努力以拓展實力投入作品的決心被觀衆看到了。
或許號召力不足也在督促演員關注其他領域的挑戰。
曾經的影帝影后都曾經歷過無數次的歷練,時間見證辛勤努力的汗水。
不斷突破舒適圈壁壘,前方的視野纔會更加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