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景雲:堤防加高不一定是防洪最佳解方
臺大退休教授、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說,極端天氣是常態,不能再用過去思維防洪。本報資料照片
新北水利局官員指出,前天豪大雨讓人聯想到二○一七年北海岸豪大雨重創金山地區,當時沖毀防洪高程不足的磺溪橋,但前天雨勢更大。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說,當極端天氣成爲常態,雨水超過排水設備負荷的天花板會愈來愈常見,打造不怕淹的城市,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課題,別再迷信花大錢就能防災。
臺大土木系教授遊景雲也說,堤防加高不一定是最好解方,畢竟極端天氣下,考驗愈來愈嚴峻,也可能遇到十二小時下八百毫米。非工程手段措施可以再強化,包含應變撤離、居民防災意識、封橋封路速度等,針對環境特性對症下藥。
新北水利局指出,目前新北市區域排水標準是廿五年不溢堤,市管河川防洪標準是五十年不溢堤,前天陽明山、大屯山也降下可觀雨量,雨流往平地,接着中午過後金山等地持續降雨,等於「上下夾擊」,讓員潭溪、清水溪溢堤。
水利局官員直言,在愈來愈嚴峻的極端天氣下,堤防護岸蓋再高都無法保證能百分百防洪,鄉間許多房子位在溪流旁,要有一些避難思維。
李鴻源說,這次金山一帶馬路變水路,有一部分雨水是從陽明山而來,可檢視雨水從山上宣泄到平地過程,能否有空間滯洪。
李鴻源說,臺灣防洪不是工程問題,而是制度問題,相關法令橫跨國土署、水利署,法令之間常矛盾,加上政治干預太嚴重,牽制法令、專業的進步。
「談防洪應該借鏡荷蘭!」李鴻源說,荷蘭有四分之一國土低於海平面,有一系列防洪工程,包括水壩、水門、船閘、堤防與防洪閘門等,防止海岸被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