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彩變幻出窯萬彩 善化鼎甲窯黃怡文作品赴日展覽
黃怡文的天目釉作品受邀前往日本京都市傳統產業博物館展覽。(寶智華攝)
善化區「鼎甲窯」主人黃怡文鑽研陶藝釉藥34年,掌控「紅釉」、「天目釉」的功夫備受業界推崇,一套作品動輒以數十萬元被收藏;日本京都市傳統產業博物館11月中旬舉辦展覽,全臺唯一邀請他前往展出,他整理了50件作品空運赴日,12月底也將以「泥醉紅影」爲主題,在中正紀念堂展出精緻美作。
黃怡文的天目釉作品被高價收藏。(寶智華攝)
黃怡文表示,釉藥在溫度、氣壓、溼度等變數影響下,每窯的作品呈現結果都會有差異,好壞都有,若出現萬中選一的完美作品,當下興奮喜悅的心情好比獨得樂透彩,也正因爲釉彩的難以掌控,古書纔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一說。
紋路細緻不同的天目碗在日本備受歡迎。(寶智華攝)
黃怡文指出,釉彩中的「天目釉」是中國傳統黑釉之一,宋朝時有許多日本僧人到浙江臨安縣天目山寺廟修行,將院內的黑釉茶碗帶回,稱爲「天目碗」,在日本被視爲頂級茶具。
紫色的「鈞釉」也相當吸睛。(寶智華攝)
天目碗因釉面浮現的紋路不同,而有「油滴」、「鷓鴣斑」、「兔毫」等名稱,燒製時溫度不夠高,釉彩不會發泡形成紋路,溫度過高發泡又會消失,成爲一片純黑;就算能抓住恰好的發泡時間,還得講究發泡的紋路的密度、是否均勻分佈,有時一整窯肧胎難得燒出一個好作品,難度非常高。
黃怡文說,他鑽研釉藥34年,除了掌握天目釉,同時也拿捏住了「郎紅」、「鈞釉」與「冰裂」等經典釉色,其中郎紅是釉藥中的銅經過高溫窯燒,呈現出如明鏡、潤玉和赤血的色澤。
黃怡文的郎紅作品也被高價收藏。(寶智華攝)
燒製郎紅的困難度極高,一般業者不會輕易嘗試。(寶智華攝)
清康熙時期的郎紅,釉層較厚,色如牛血,因此稱爲「牛血紅」,薄釉則色如雞血般鮮豔,又稱「雞血紅」,因爲燒製的難度高,所以俗諺說「若要窮,燒郎紅」,直到現在,多數業者不去碰觸這個區塊,所以陶藝界的郎紅作品相當稀少,不過他不怕失敗,勇於嘗試,潛心鑽研多年,終於掌控訣竅。
黃怡文還保留着這輩子的第一個陶藝作品,很多人要出價收購,但他不忍割愛。(寶智華攝)
黃怡文表示,日本京都公部門官員來臺南市訪問時,到他的工作室發現他的天目釉、郎紅等作品,大爲驚豔,邀請他11月中旬參加日本京都市傳統產業博物館的展覽,他挑選了50個作品,已空運到日本;除了11月到日本展出,12月底他也將以「泥醉紅影」爲主題,把一系列的郎紅作品在中正紀念堂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