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中天換照爭議 前考選部長:盼NCC不要成某政黨的附隨組織

中天換照事件所引發之憲政法治爭議座談會

中天新聞臺面臨換照問題,外界紛紛質疑打壓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屢傳有政治力介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更破天荒在上月26日舉行換照聽證會,卻被批立場不公、形同公審大會,有損害新聞自由。有鑑於此,國內法界針對中天新聞臺換照所引發之憲政法治相關爭議,邀請相關學者專家討論。

臺灣行政法學會中華民國憲法學會、中華人權協會、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舉行的「中天換照事件所引發之憲政法治爭議 政府管制與新聞自由的歷史抉擇」論壇,第二場座談會於今(9)日上午9時舉行。

東吳大學副校長、前考選部部長與政治大學教授董保城,呼籲NCC委員勿忘初衷,不要因爲某個媒體挺藍或任何見解,作非常嚴厲的審查,作爲不予通過審照的理由,期望NCC不要成爲某個政黨的附隨組織。

中華民國法曹協會理事長高思博認爲,在中天換照公聽會當天,沒有真的做到形式上的公平鑑定人的角色,跟去法院作證、提供專業意見的證人類似,但NCC並沒有同意利害關係人提出自己的鑑定人,也未接受利害關係人的相關詢問,講完就走,且發表的相關內容看起來像是NCC隊友,如果NCC無法履行形式上的公平,做出來的決定也很難讓人家覺得公正,而當初建構NCC的理念也會崩塌。

中天換照爭議,高思博直言,將危及整個政府、正當性,如果今天沒有任何對政府的批判聲音存在,臺灣還能說享有新聞自由嗎?且若中天真的被撤照,在國際上的新聞自由排名可能會下降非常多,不管實質上或形式上的公平,都引發憲政法治爭議。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主任、前NCC委員翁曉玲

此外,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主任、前NCC委員翁曉玲坦言「很擔心」,近來NCC的表現已逐現失去大家對它的信任,往往委員會裁策出的決議,換了人、換了主委後,就會變了,NCC角色定位是什麼引發質疑,爲什麼做事情會反覆?透過中天換照案,也看到NCC的危機,不希望NCC讓人民對獨立機關的存在感到失望,甚至覺得臺灣不可能有獨立機關的存在。

翁曉玲認爲,既然臺灣民衆喜歡看新聞,甚至可以多設幾個頻道,且NCC委員似乎有迷思,認爲所有私人商業電視臺都應該像公共電視臺,但這樣還有多元性嗎?且對於電視臺的內容、製播、人員聘用都應予以尊重,不該有過多介入。

關於換照審查標準,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劉定基表示,NCC並沒有說清楚,審查標準不該是NCC喜不喜歡、大衆喜不喜歡,不是在選業界模範生,這種高的標準,用在無線廣播電視還有點道理,用在衛星廣播電視很不恰當。對於NCC舉辦公開聽證會,劉定基給予肯定,但聽證會應符合基本正當程序要求,像是利害關係人應該可以陳述辯論,事前公開鑑定人等,此次確實有檢討空間。

前NCC委員、世新大學兼任副教授暨文化部法規諮詢委員何吉森指出,中天是有一些問題、違規,但在前一階段的評鑑是OK的,就像學期表現不錯,但期末考可能出了一些差錯,這中間有什麼問題要去了解。

綜合各學者專家說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廖元豪表示,川普每天罵媒體,甚至槓上臉書、推特,狂如川普,也沒有說要關電視臺,這就是言論自由和換照審查的關係,至於新聞報導什麼才叫偏頗?政府認定嗎?內容的批判跟檢驗應留給消費者、廣告商、傳播學者,而任何機關要獨立,也要看「政治」,因爲要經費、要預算,不只NCC委員要自重、「上面」也應自重。

臺灣行政法學會、中華人權協會、中華民國憲法學會、中華傳播管理學會9日在臺北共同主辦「中天換照事件所引發之憲政法治爭議」研討會,由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廖元豪(右二)主持,邀請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高思博(右一)、前NCC委員翁曉玲(左一)、東吳大學副校長董保城(左二)、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劉定基、前NCC委員何吉森等專家學者與談。(黃世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