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半年報出爐!招銀理財仍穩居榜首,浦銀理財淨利潤增超136%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夢雪 北京報道

與去年年末淨利潤下滑、產品規模收縮的情況不同,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公司的業績整體回暖。

《華夏時報》記者統計了23家銀行理財公司的上半年業績後發現,隨着存款收益率的進一步下行及債券市場“走牛”行情的延續,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持續擴容。

在23家理財公司中,有11家理財公司管理產品規模較年初增超10%,3家增幅超20%,兩家產品規模下滑;盈利能力方面,有11家理財公司淨利潤同比增幅超15%,3家增幅超70%,4家淨利潤縮水。

單個公司來看,招銀理財管理產品規模雖較年初有所減少,淨利潤同比下滑,但仍是管理規模最大、最賺錢的理財公司;渝農商理財的產品管理規模較年初增幅最大,達到了36.03%;浦銀理財則憑藉136.49%的增長率,成爲淨利潤同比增速最快的理財公司。

此外,結合上市銀行財報的整體情況來看,銀行理財的市場份額仍在向理財公司集中,而旗下未設立理財公司的中小銀行,理財規模整體呈壓降態勢。

招銀理財領跑,上半年理財公司業績回暖

根據半年報披露情況,《華夏時報》記者統計的23家理財公司,6家爲國有大行旗下,9家爲股份制銀行旗下,7家爲城商行旗下,1家爲農商行旗下。

可以看到,與去年年末理財公司淨利潤整體下滑,管理產品規模整體收窄的情況相比,今年上半年理財公司業績整體回暖,多數淨利潤、管理產品規模增長。

在這23家理財公司中,除浦銀理財、蘇銀理財外,有21家披露了總資產情況。截至報告期末,資產規模最大的爲招銀理財,總資產達到了225.85億元,其次爲農銀理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總資產分別達到了221.8億元、216.25億元、211.9億元,是僅有的4家資產規模在200億元以上的理財公司。此外,仍有7家理財公司總資產在100億元以上,3家在50億元以上,資產規模最小的爲2020年11月開業的青銀理財,資產規模爲20.78億元。

從淨利潤情況來看,上半年淨利潤在10億元以上的有6家,5億元以上的有13家;增速方面,有18家理財公司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其中3家淨利潤漲幅達到了70%以上,7家增幅在20%以上,增幅在5%以上的有13家。

其中,淨利潤最多的仍爲招銀理財,達到了14.47億元;其次爲興銀理財、平安理財,淨利潤分別達到了13.41億元、11.92億元;國有大行理財公司中,淨利潤最高的爲農銀理財,爲11.20億元;城商行、農商行理財公司中,杭銀理財淨利潤最高,上半年爲5.28億元。

分類別看,6家國有大行理財公司中,有5家淨利潤同比增長;9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公司中,有7家淨利潤同比增長;城商行、農商行方面,有6家淨利潤同比增長,兩家同比下滑,另有一家蘇銀理財未披露淨利潤情況。

具體來看,較去年同期相比,淨利潤漲幅最大的是浦銀理財,淨利潤達到了5.25億元,增幅達到了136.49%;其次爲渝農商理財、平安理財,淨利潤分別達到了1.38億元、11.92億元,增速分別達到了81.58%、77.91%。

不過,雖整體增長,但仍有民生理財、招銀理財、建信理財、上銀理財4家公司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且跌幅均超10%,跌幅最大的超過了50%。

萬億規模俱樂部仍在擴容

理財規模方面,理財公司萬億規模俱樂部仍在擴容,上半年有11家管理產品規模在1萬億元以上,兩家在2萬億元以上。產品規模最大的仍爲招銀理財,雖較年初有所下滑,但該公司上半年管理產品規模仍達到了2.44萬億元;其次爲興銀理財、信銀理財,管理產品規模分別達到了2.15萬億元,1.92萬億元。

規模變化上,與2023年末相比,公佈了上半年管理產品規模的23家理財公司中,有20家規模有所增長,1家與去年年末持平,兩家產品規模同比出現下降。

具體看,較去年年末增速最快的是渝農商理財、中郵理財,管理產品規模分別增長了36.03%、23.29%。國有大行旗下6家理財公司中有5家管理產品規模較去年年末增長,9家股份行理財公司中有7家較去年年末增長,城農商行理財公司管理產品規模則均較去年年末增長。

有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存款收益率不斷走低,資本市場波動不斷,在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的情況下,銀行理財正成爲低風險偏好資金遷徙的一個重要方向。同時,隨着“穩健低波”成爲銀行理財產品的主打特色,債券類資產成了銀行理財資產配置中的絕對主力,在去年以來“債牛”行情的持續驅動下,銀行理財愈發獲得了投資者青睞,這也促進了理財公司業績的向好。

未設理財公司的中小銀行,理財規模整體收縮

銀行理財登記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4年上)》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已設立的理財公司有32家,其中,27家爲商業銀行成立的理財公司,5家爲合資理財公司。此外,理財公司存續規模佔全市場的比例爲85.29%,未獲得理財牌照的商業銀行管理的理財規模達到4.19萬億元。

6月以來,多家中小銀行收到屬地監管對理財業務風險的提醒,要求未成立理財公司的城商行與農商行,於2026年末將存量理財業務清理完畢。

《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未設立理財公司的上市中小銀行正在收縮其理財規模,壓降自營理財。

如貴陽銀行今年上半年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爲656.72億元,較2023年上半年的821.67億元已下降了20.07%;蘇州銀行今年上半年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爲679.34億元,較2023年上半年的705.07億元已下降了3.65%;常熟銀行上半年的理財產品總規模294.10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315.63億元下降了6.82%;上海農商行今年上半年的理財產品總規模1805.3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853.62億元下降了2.61%。

與此同時,隨着無理財牌照銀行對理財壓降的節奏加快,部分銀行也在爭取理財子公司牌照。

在A股上市銀行中,滬農商行、成都銀行、貴陽銀行、齊魯銀行、重慶銀行、長沙銀行等銀行均曾表示要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東南地區一農商行相關人士近日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其一方面壓降自營理財,加大代銷理財的營銷力度,另一方面也在省聯社層面積極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