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輪姦案 曝露英殖民統治兩百年遺毒!
▲印度審理性侵案的《證據法》及《刑法典》均是陳舊殖民法律,不利爲女性伸張正義。(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一宗驚動全球的女大生在巴士上遭輪姦致死案,暴露出印度在「金磚四國」華麗外衣下的不堪:社會文化守舊、男女嚴重不平等、貧富懸殊、罪案頻生、司法體制腐敗落後。
長達兩世紀的英國殖民統治,讓印度積累經濟發展所需條件,但殖民統治者藉着加劇種姓宗教性別對立來鞏固統治,也爲無數性侵悲劇種下禍根。
英國殖民統治爲印度獨立後經濟發展提供3大有利條件:英語、鐵路系統及承自英國的教育制度。然而,殖民統治也在印度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讓這個文明古國在語言文化、經濟、司法、宗教乃至社區發展均難擺脫殖民背景的牽扯,形成今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景貌。
旅居印度逾40年的塔利直言:「英國最具破壞力的遺產,是讓一個針對殖民地而設計的制度,成爲現時民主印度的核心。」英語優勢固然是印度發展的寶貴資產,但在文化上,英語普及卻蠶食了印度豐富的方言文化。
英國統治下,本來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印度,變成以農業爲主的低階型經濟體。1947年獨立前,印度一 直是英國廉價原料的來源地,這不但窒礙印度工業發展,亦將「掠奪文化」帶到當地。從前英國人掠奪印度資源,今日印度人掠奪自己的同胞和國土:劫掠、貪腐、 賣子脫貧、瘋狂開發天然資源,都是「掠奪文化」的後遺症。
19世紀法律 偏袒性侵犯害了女性
據英國經濟師推算,1700年印度佔全球總收入達27%,但至1950年降至3.8%。去年有32.7%印度人活於國際貧窮線下,每日收入僅1.25美元(約37.5元臺幣)。
雖然女性早已在印度政壇崛起,甚至出過女總理和女總統,但社會上女性地位仍然低落,童婚、殺嬰、逼良爲娼、家暴等非常普遍。經濟發展爲城市帶來大批外勞,當中許多是文化較低的單身漢,成爲性罪行的潛在威脅。
現時印度用以偵查和審判性侵案的《印度證據法》及《印度刑法典》,分別是1872年及1860年的陳舊殖民法律,與社會發展完全脫節。這些源自19世紀的法例量刑輕、偏袒疑犯(舉證責任在受害者)、質證條款讓判決耗時,均不利於伸張正義。
宗教方面,英國在20世紀初爲遏止印度民族獨立運動,故意離間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雙方矛盾以至宗教衝突成爲印度歷史一大瘡疤。穆斯林在挑撥下極力爭取建國,成爲印孟、印巴分治的背景,兩次印度次大陸分裂亦加深了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對立。
從印度民主發展史來看,首任總理、堪稱該國「民主建築師」的尼赫魯從英國帶回來的費邊主義,因主張 「大政府」的計劃經濟,在在左右了印度獨立後的發展。另外,以孟買城市規劃爲例,因政府主張依循英國社區發展模式,於是限制建築物高度,雖然出於好意,卻 因盲目追求「英式」發展,配套不足,反而讓孟買成爲雜亂無章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