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法論

(原標題:因地制宜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法論)

【專家視點】

作者: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山西行政學院)理論學習中心組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部署。因地制宜,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根本觀點,蘊含着一以貫之的戰略清醒,爲新時代全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破方向,推動生產力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方法論。

要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要有大幹快上的衝動,也就是不能不按規律辦事,急功近利、急於出成績。要把這種浮躁心理、急躁心態都壓下來,紮紮實實、踏踏實實地搞現代化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要馬上辦、抓緊幹,但不能盲目幹。要辯證看待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係,不能把傳統產業都看成落後產業,不能把發展新質生產力看成是放棄傳統產業,要看到傳統產業裡面也有新質生產力,也有高科技,經過科技賦能、轉型升級,傳統產業也能煥發新的生機。要辯證看待立和破的關係,不能在新產業、新模式並未確立、新動能尚未形成之前,操之過急地破除舊產業、舊模式、舊動能。要辯證看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要發揮好比較優勢。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各不相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一種模式地同質化、重複化發展,要立足實際,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要深刻領會黨中央對不同區域重大戰略的戰略定位和戰略考量,既“從全局謀劃一域”又“以一域服務全局”,揚自身所長、鍛自身長板,找準錯位發展的方向,把比較優勢轉化爲競爭優勢、發展優勢。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聚焦產業發展重點,推動政策資源向特色優勢產業集中。要放眼國際競爭新態勢,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全球創新成果,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開闢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要做好創新大文章。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要把科技創新作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搶抓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創新聯合體,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要着力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要健全體制機制。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形成同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深化科技教育人才體制改革,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健全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體制機制,抓好重點產業轉型發展和優化升級,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提質和落後低效產能出清,持續推進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佈局,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要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光明日報》(2024年10月25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