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調研丨擴展科技金融服務邊界,銀行學會“算總賬”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吳霜 上海報道

一顆芯片從設計到量產,最耗錢的是哪個環節?瓴鈦科技創始人潘博告訴記者,是芯片驗證,“目前的主要資金投入在實驗費用,光是芯片驗證就要花費百萬,甚至千萬的費用,後續還要將客戶和商業化模式打通”。

瓴鈦科技成立於2021年9月,專注於面向4D成像雷達的高性能MMIC芯片,是毫米波雷達產業鏈的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主要爲雷達生產企業。目前,MMIC芯片主要依賴進口,國產佔比相對較低。

雖然從財務報表來看,瓴鈦科技並不是銀行傳統意義上的優質客戶,但隨着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的深入落實,其優質的技術和成熟的人才成爲了銀行眼中寶貴的資產。

據瞭解,瓴鈦科技是“張江創孵基地”首批入孵企業,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爲其投放了分行首筆“浦投貸”。前期,浦發銀行上海張江科技支行與中芯聚源合作,通過市場調研、排摸,選定了包括瓴鈦科技在內的多家科技企業進行孵化。在深入研究企業研發能力及市場前沿情況後,浦發銀行將“瓴鈦科技”作爲浦發銀行創孵中心首批入孵企業,並給予企業綜合授信150萬元。

銀行學會“算總賬”,一貸了之成爲過去

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錨定了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向。

在科技金融領域,銀行的主要做法是通過設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服務中心,以及推出針對科技型企業的專屬金融產品,爲科技創新提供資金支持和金融服務。然而,銀行在科技金融服務上面臨服務深度不足、如何準確評估科技型企業的技術和市場前景,以及如何設計符合科技企業成長週期的金融產品等挑戰。

對此,綜合服務日益成爲銀行業務發展的主要方向,這意味着銀行不僅需要豐富產品貨架,還需要建立滿足客戶多元需求的服務能力。當科技金融無法在傳統存貸匯產品中爲銀行帶來收益,銀行開始轉向尋找其他觸點,整合服務資源,滿足更多需求,價值“算總賬”。

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科技金融部總經理鍾泉對記者表示,中小企業的困難主要在於融資難、融資貴,因此萌發了專屬化服務需求,比如企業知識產權資產多、成長性強,就以此爲基礎進行貸款。但後來發現這樣對企業來說也“不解渴”,他們在信貸需求外也有也有其他困難,比如技術突破、管理能力缺乏,就此銀行需要服務進入第二階段——綜合化產品配套,包括結算、跨境等,還要提供銀行體系之外的幫助,比如外部融資,外資客戶資源、政府資源、園區資源、券商、會所、律所聯合服務等泛金融、非金融服務。

他介紹,在服務模式方面,浦發銀行採用科技金融“商行+投行+生態”一體化服務模式,深化“股、債、貸、保、租、孵、撮、聯”業務打法,構築包括產品、技術、合作伙伴等多元同心的服務模式,進入浦發銀行科技金融生態系統,就可獲得長週期、立體化、多元化的綜合服務。

着重打造企業生態

隨着對科創企業服務的逐步深入,銀行發現,在幫助企業成長方面,銀行也不是萬能的,需要藉助外部夥伴的能力,把衆多企業的要素集合,打造生態圈,形成科技型企業良好成長環境。

2024年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關於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不斷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質效。

《通知》不僅明確了科技金融服務的戰略方向,還細化了操作層面的執行標準,鼓勵銀行構建與科技型企業成長週期相匹配的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體系,並優化科技型企業信用評價模型和信貸審批流程,同時強化風險管理。通過這些具體措施,銀行能夠更有效地服務於科技創新活動,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推動科技金融生態健康發展。

對此,在產品供給方面,浦發銀行升級科技金融全生命週期立體化產品矩陣,加大對科技企業融資支持力度。圍繞科技企業生命週期特徵,服務科技金融產業生態及上下游,迭代優化科技金融“5+7+X”浦科產品體系,5是指拳頭產品,包括 “浦創貸”“浦投貸”“浦新貸”“浦研貸”“浦科併購貸”,7是重點產品,X是一套定製化、差異化產品部署和方案部署。

此外,浦發銀行上海分行還從企業生態着手,首創“熱帶雨林”式全生命週期科創企業服務模式,分別針對“高大喬木”類企業、 “重點苗木”類企業、“茂密灌木”類企業,提供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信用貸款產品體系。設立浦發銀行上海創新中心,並推出首個孵化器“張江創孵基地”。截至2024年3月末,上海分行服務科技企業約1.2萬戶,服務上海地區科創板上市企業超九成,科技貸款規模超1000億元。

在圍繞科技企業打造生態方面,各地分行也會結合其屬地優勢,比如基於本地豐富的硬核科技科研院所進行探索。浦發銀行西安分行通過與與政府機構、高校院所、交易所、投資基金、行業樞紐企業、資本市場中介機構等合作,構建科技金融服務生態圈、朋友圈,充分挖掘科技金融生態圈資源,爲企業拓展上下游產業鏈客戶,助推科技型企業成長。比如,2022年末入圍陝西省首批“工信貸”合作銀行並簽署產業鏈合作協議,已與23條產業鏈及配套企業建立合作,綜合授信1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