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恢復“留級制度”是奢侈的念想

近日,北師大副教授錢志亮在接受採訪時建議恢復小學留級制度。在他看來,孩子的“年齡”有三個,分別是自然年齡(日曆年齡)、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並不是所有小孩的這三種年齡都是同步發育的。但是,今天的學校教育是一個高速度高效能運轉過程,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需要終身拼命地追趕。他們並不是學不會,而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因此他希望通過“留級制度”給這些孩子一年的緩衝時間。(3月23日《中國青年報》)

老實說,“義務教育階段不許留級,不提倡跳級”,這在全國範圍內已是通行做法。因此,呼籲恢復“留級制度”絕對算不上主流聲音,甚至還可能被視作標新立異博人眼球

但是,北師大副教授呼籲恢復“留級制度”,並非心血來潮,此種觀點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衆所周知,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的起點,其實就是以日曆年齡劃線——一般情況下,只要到了入學年齡,就像進入流水線一般,沒有“快進鍵”,也沒有“倒退鍵”,然後一年又一年、一級又一級地向前不停留,不多也不少地走完9年義務教育流程

然而,在錢志亮副教授看來,“我通過18年的專項研究發現,53.8%的孩子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日曆年齡同步,也就是說這些孩子上小學絕對沒有問題。但是,33.8%的孩子或者生理年齡低於日曆年齡,或者心理年齡低於日曆年齡,這就意味着3個孩子當中有1個孩子上小學時‘吃虧’,因爲他的生理年齡或心理年齡發育還不成熟”。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會承認小孩生長髮育存在個體差異這一客觀事實。仔細想想,古人講“因材施教”,今人說“強扭的瓜不甜”,如若忽視學生個體身心發展水平的差異,一股腦的“一刀切”,還真是有點“拔苗助長”的味道

要承認,恢復“留級制度”,理論上更尊重教育規律,也更加尊重人的成長規律。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媒體幾年前也曾討論過“留級制度”的利與弊弊端主要有二,一是,在教育資源緊張的局面下,留級會讓一部分學生重複利用資源,形成了“不公平競爭”,再就是,留級的往往是差生,留級生在新環境裡如果被孤立,反而更容易讓差生自暴自棄。

事實上,當下的教育領域,有諸多問題需要儘早解決。是否該恢復“留級制度”,終歸是個太過於奢侈的念想。要看到,應試教育有一籮筐的弊端,有太多的“不尊重”需要糾偏,自然而然,要不要恢復“留級制度”,這並不是當下最緊要的教育議題。特別是,當優質教育資源分佈嚴重不均衡,導致教育不公平,遠遠比要不要恢復“留級制度”更讓老百姓焦慮不安。不過,錢志亮副教授針對不同孩子身心發展水平的差異,而建議不要只用日曆年齡作爲孩子入學標準,倒是值得各地及相關部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