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退輔會副主委談恢復徵兵制 態度保留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文忠。(鄧博仁攝)

因俄烏戰事,恢復徵兵制與役期延長引起高度熱議。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指出,當年徵兵制改募兵制的政策背景因素是,隨着軍事科技進步及戰爭型態改變,高科技作戰的基本要求是,軍人要接受複雜、專精、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發揮戰力,龐大、低技術的義務役士兵已不符作戰需求,加上部隊無人力成本及時間成本觀念,役男普遍覺得浪費時間。在這樣的背景下,政治人物爲了選舉考量,草率改變兵役制度,軍事專業評估不足,且未深思熟慮。最近恢復徵兵制的聲音再起,似又重蹈覆轍,聽到的是想當然爾的說辭,少具軍事專業的分析。

李文忠是在其設立的「國防羣組」中,發表其對兵役制度的看法。當恢復徵兵與役期延長的話題一頭熱,包括內政部長也公開贊成役期延長;李文忠認爲應多些軍事專業評估,不要蹈當年徵兵制改成募兵制,卻未深思的決策過程。

他說,臺灣需要多大的兵力規模?建軍的邏輯應該是這樣:兵力規模是根據敵情威脅下臺海作戰的想定出發,考慮人力及財力的限制,決定需要建立多大規模的作戰部隊、作戰支援部隊、後勤支援部隊,以及補充上述三者的後備部隊。還要檢視其訓練及裝備是否能遂行任務。

李文忠說,目前國軍的預算員額是21.5萬,實際員額是17.5萬餘,思維邏輯是:敵情威脅是否有重大改變?員額、預算、武器是否必須有相應的重大調整?新增兵力從哪裡來?延長役期是否主要選項?此外,面對敵情威脅,作戰想定是否需要適度調整?如是否將城鄉作戰及山地作戰視爲臺灣保衛戰的最後防線需大幅強化,需要增加多少員額?兵力從哪裡來?延長役期還是主要依賴後備部隊?

李文忠指出,他對未經軍事專業評估前率而主張恢復徵兵持保留態度,應衡量上述問題後纔有定論。

不過,他認爲當前有兩項重要且應儘速處理的問題。一,後備部隊。後備部隊包括作戰、作援支援、後勤支援部隊,也就是戰時補充上去的兵力。目前後備軍人220萬大而不當,沒有戰力。合理的後備部隊規模是30萬左右,來源有二:(1)具專精技能部分,來自志願役退伍職業軍人及具專業的義務役男。(2)一般部分,來自4個月役男及志願役,如果4個月服役訓練不足,多久纔夠?可以考慮延長役期。

李文忠說,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訓練。職業軍人、4個月役男、後備部隊都必須嚴格訓練,才能滿足要求。如果國人、年輕人、輿論不能深切體會這點,如果國防部及部隊長官不能堅持這點,訓練不嚴或不足的部隊難以有效保衛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