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超出業者所能單獨因應 分散風險+短鏈 勢在必行

楊啓仁小檔案

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供應鏈大亂,更暴露出各國生產基地高度依賴中國的脆弱性。疫情發生前,已存在中美貿易戰等關稅障礙,使臺商加強國際化佈局;疫情爆發後,更催化臺商分散市場及生產基地的意念。未來,業者分散生產與縮短供應鏈已勢在必行。

近日接受本報採訪的臺商業者多認爲,新冠疫情讓全球各產業風險意識高漲,業者加速前往第三地設廠,業者不再把雞蛋放在同個籃子,分散生產和市場已是大勢所趨。

首先,汽車製造業被認爲是這次新冠疫情的產業重災區,中國汽車輪胎出口美國高峰達到5,800萬條,在美市佔率逾四分之一。美方曾於2013年和2016年兩度對陸產汽車輪胎課徵傾銷稅,徹底封殺中國貨。臺灣輪胎業二哥建大工業,當時見情況不對,提前在多地設廠,得以轉單度過危機。

該公司董事長楊啓仁表示,當建大中國廠因貿易戰、疫情等因素無法外銷美國時,還有臺灣廠與東南亞廠的產能可以填補,中國廠則供應中國內需和其他沒有貿易障礙的市場,對建大而言進可攻、退可守。至今建大營業額中,美國、中國市場佔比分別達40%、30%。

超前行動、提升風險意識是楊啓仁多年來始終如一的作風。1980年代後期,楊啓仁赴大陸考察,眼見大陸經濟崛起,多地興建高速公路,判斷大陸後續運輸、汽車需求將大增,於是決定從自行車及摩托車輪胎市場跨足汽車輪胎,1996年起在全球尋覓合作對象。當時爲了說服美國固鉑(Cooper),楊啓仁苦等3年,但固鉑卻遲未拍板。眼看同業逐漸在大陸站穩腳步,楊啓仁決定化被動爲主動,直到2001年建大自行生產出第一條汽車輪胎後,固鉑才決定和建大合作。

談到中美貿易戰,楊啓仁指出,相較其他業者,輪胎業更早感受到。早在2013年美方就對大陸輸美輪胎祭出懲罰關稅,2016年又對陸產汽車輪胎課徵傾銷稅。當時見情況不對,建大提前在海外設廠,得以轉單度過危機。當初建大前往越南設廠以避美國關稅,之後爲求穩妥再前往印尼設廠,但在反全球化浪潮下,難保美國今後不會將矛頭指向印尼。果真如此,最後就只好赴美。但稍早建大已經深耕美國市場,2014年在當地輪胎業重鎮俄亥俄州Akron成立研發中心,產品完全針對「Design in America」(美國設計)。

緊扣件也是汽車業供應鏈的重要一環。汽車零組件重鎮武漢封城,當地扣件廠受到波及下,業者採取「短鏈」因應。臺灣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紀翔瀛指出,相關臺商正檢討物流環節,考慮設一個距離較短的中繼站,讓三、四個周邊城市共享一個倉儲點。

在全球生產、市場走向碎片化的趨勢下,臺廠勢必得貼近市場,藉此快速掌握客戶想法。雖然人事等經營成本可能提高,但能透過降低庫存及運費獲得彌補,並獲得更多創新動能。有了多次實戰經驗,楊啓仁仍表示,「但這次疫情完全不同,造成全球經濟停擺,完全超出業者所能單獨因應。」面對疫後時代,盡人事、聽天命之外,大家都需要重新思考,學習如何在疫情下維繫企業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