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基金抗震 定期定額買
川普對等關稅正式生效,造成近期股市大幅波動,不過,投信法人指出,從目前課徵關稅的項目來看,對於醫療產業的影響程度相對較低,除了具有穩定資產作用,也更加凸顯產業價值特性,相關基金可分批或定期定額佈局。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美國製藥公司從加拿大與中國進口最終藥品,佔製藥產業總金額比重僅2.4%與3.6%,而自中國進口原料藥佔製藥進口總金額比重則爲兩成左右,主要供應生產學名藥使用,估計關稅將增加的進口成本,對產業成本的影響幅度僅爲0.5%至1%。
至於醫療器材部分廠商可能產生一些影響,江宜虔指出,例如美國醫療器材產業公司在墨西哥設廠,關稅議題便可能影響其獲利,但根據美銀美林證券4月估計,川普對各國課徵對等關稅對美國大型醫療器材廠商EPS的影響幅度爲0.4%至6.4%不等,整體幅度也在可控範圍。
細究醫療器材產業的成長,表現仍具潛力,江宜虔分析,全球人口高齡化趨勢提升所有醫療產業產品需求,預估醫療手術需求量將維持穩定成長,而醫療器材廣泛,包含慢性病檢測、機器人手術、心臟儀器及遠端監控等;根據高盛證券估計,至2027年前,醫療器材產業營收將由400億美元增加至700億美元,年化成長率達15%。
江宜虔指出,醫療業還具有明顯的剛性需求,在市場震盪時更能發揮抵禦效果,根據統計,在金融海嘯美國出現經濟大幅衰退期間,製藥生技主要公司的營業利益率持穩在三成以上,自由現金流量亦同步持續增加,顯示藥品需求較不受經濟景氣循環影響。
百達生物科技策略團隊指出,在關稅升高衝擊的背景下,健護產業的防禦性特質尤爲突出。雖然今年生物科技產業受到利率預期與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而波動劇烈,但若股價大幅修正,仍可能爲產業帶來併購的機會,特別是2024年大型製藥公司仍在消化交易案,手中資金充沛的大型製藥公司在2025年併購交易可能再度興起,爲中小型企業帶來新的機會。
此外,人工智慧的技術變革、FDA與產業的互動,以及大型製造公司面臨失去獨家經營權的壓力,將促進生物科技研發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