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老師加個娃 每天搶一臺電腦上網課
前兩天,杭州市景芳中學707、708班的同學們收到了一道特別的數學題,題目長達700多字,裡面有他們熟悉的校園,和一直關注的疫情。初中生們都覺得很有意思,躍躍欲試,想找出最優解。
這道數學題的場景,是正式開學後學生如何晨檢入校。出題人是景芳中學707、708班的數學老師、身在武漢的諶先志。
【項目任務】 復學時,全校798名學生集中在7點左右前後30分鐘內從一個校門到校,且要一一接受測溫、檢查健康記錄表,存在人流擁擠、密切接觸的風險,需要設計一套高效的晨檢入校方案。
【項目要求】 1、7:00-8:00之間,全校798名學生有序順利入校,不發生集中到校、門口擁堵現象,最大限度拉開人與人之間的間隔。2、入校每人需接受晨檢:提交每日健康表,接受體溫檢測。
【項目條件】 1、入口爲學校南門。2、晨檢場地爲夢想廣場,位於南門和教學樓入口之間地帶,南側寬度爲16.4米;南北向(北面五大花盆以北的)深度爲27.2米,可用面積爲446平方米。3、學生進入教學樓的入口現有東、中、西三個樓梯。4、入校晨檢時間窗口爲7:00-7:50,最遲不超過8:00。5、三個年級總人數爲798人,其中初一爲223人,初二爲214人,初三爲361人。
問題1:小胡在學校參加晨檢,假設晨檢分成兩個隊伍,過了2分鐘,他發現A隊伍每分鐘有4人測溫填表後離開,B隊伍每分鐘有6人測溫填表後離開隊伍進入教室。假設小衚衕學進校晨檢時發現兩支隊伍人員一樣多(設爲a),B隊伍後面每分鐘增加5人,(1)小胡繼續在A隊伍排隊,他進入教室所花的時間是多少?(2)此時,若小胡迅速從A隊伍轉移到B隊伍後面重新排隊,且到達教室時間和在A隊伍排隊時間一樣長,問a的值?(3)小胡想早點進入教室,該如何選擇?
問題2:假設景芳中學798名學生均勻到校參加晨檢。校門口有5組晨檢通道,能在20分鐘內晨檢完畢,以後到的同學能隨到隨檢;若排6組晨檢,則能在15分鐘檢測完畢,以後新到同學能隨到隨檢。要求在6分鐘內檢測完,使後面同學隨到隨檢,需要安排幾組工作人員晨檢?
教了20多年書
第一次上網課
昨天下午,記者聯繫上了在武漢的諶先志老師。
“我們學校三月初面向全校師生徵集復學防疫項目設計方案,這個數學題就是基於其中的‘晨檢入學’的項目。題目裡是真實具體的問題情境。”諶老師說,設計這個數學題,是希望告訴孩子們,生活離不開數學,學數學是爲了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可不光是考試有用,“這個題目,在解答時要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用上分類討論、函數應用問題最優化等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考察孩子們數學的綜合應用能力。”
從2月10日網課開始,同學們習慣了每天在屏幕上見到諶老師,聽他們熟悉的諶老師的風趣幽默,一堂課都沒有落下,很多同學不知道,其實諶老師一直在武漢給大家上網課。
諶老師是武漢人,今年1月19日放寒假後,回老家過年。“和以前一樣,本來打算待一週,看看爸媽,再回杭州,所以沒帶什麼東西。電腦、課本這些也都沒帶,身邊只有一個手機。”
2月10日,杭城中小學的網課正式開始。雖然有很多硬件困難,他還是想盡辦法親自給孩子們上網課。
諶老師說,自己和妻子借住在妹妹家。他的妻子餘美蓮是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的七年級老師。“我妹妹是武漢一所小學的語文老師,教五年級,妹妹家孩子正初三。”家裡有三個老師、一個學生,都要上網課,但家裡沒有電腦。
那時候,電腦也買不到,就只能先用手機上課。“教了二十多年書,從來沒有上過網課,只能邊學邊上。”
一臺筆記本電腦
四個人接力使用
諶老師說,江乾區教育局和學校都很關心他們,考慮到部分老師的困難,準備了網課資源,但他和妻子都決定,給班裡的孩子們上直播。“用手機上了一週課後,發現直播平臺的一些功能手機沒法實現,尤其是互動性不夠。”諶老師和妹妹在家裡翻箱倒櫃,找到一臺廢棄的老筆記本電腦,琢磨着重裝系統後,發現竟然能用,全家人都歡呼雀躍。
這唯一的筆記本電腦,就成了家裡的寶貝!每天每個人輪着用,“接力”精細到分鐘。
比如昨天上午,諶老師的數學課直播從8:30開始,9:15一結束,馬上給妻子餘老師用。“她的課是9:30開始,要提前做些準備。”一用完,馬上再把電腦給妹妹和外甥用。
一天裡,見縫插針地用電腦、備課、做PPT,批改作業則基本上在手機上進行。
“最困難的時候過啦!現在條件越來越好了,我們這邊通快遞後,拿到了學校寄來的教材、練習本,上課方便多了。校長給我打了好多次電話,很關心我在這邊的生活。學校還專門組建羣,幫忙解決困難。”上週,他們輾轉買到了一臺打印機,可以打印材料了,諶老師馬上打印了表格,統計學生作業情況。
諶老師說,在武漢的兩個月,他從剛開始的緊張、焦慮到現在的越來越有信心:“雖然每天都不能出門,但拉開窗簾,武漢的春意一天比一天更濃。”
他告訴記者,因爲怕學生們擔心,沒和他們說自己在武漢,等回來後,想跟學生們聊聊他在老家的經歷與體驗,“很想孩子們,很想早一些在熟悉的教室裡,給孩子們上課。”(本報記者 金丹丹 本報通訊員 胡蘅蘅)
責任編輯: 陳夢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