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響應》:記錄英雄城市抗疫的日日夜夜

作者:喻國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近日,紀錄片《一級響應》在東方衛視湖北衛視同時播出。此次“湖北臺+上海臺”的合作模式,是全國性重大現實題材紀錄片創作有益實踐。該片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指導,以普通民衆爲中心,全景式、多視角、深層次地展現了武漢這座英雄城市響應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過程,在網絡上引發了民衆廣泛反響。

《一級響應》從時間空間兩個維度,展現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個體命運和宏大歷史。一方面,紀錄片以時間爲敘事橫軸,跨越疫情從發生、發展,到攻堅、勝利的全部過程,回溯那段於黑暗中尋找光明的日子;另一方面,以空間爲敘事縱線,如同一份打贏疫情防控的備忘錄,有機聯結武漢與全國、全球以及人類和自然的關係。

讓武漢人的經歷被記住,是這部紀錄片創作的初衷。該片以月份爲記錄時間的刻度,記錄了武漢這座英雄城市抗擊疫情的日與夜。其中,《一月》疫情突如其來,國家層面正面響應、堅定阻止疫情擴散;《二月》個體志願者加入、醫院改造、多方援助抵達、方艙醫院建立,全國人民同武漢一起共克時艱;《三月》疫情迎來拐點時刻,疫情防控中人民的努力開始迎來曙光;《四月》醫療隊撤離、國家公祭、復工復產,開始恢復正常生活秩序;《五月》普通人逐步從傷痛中走出、面對心理的重建,國家恢復日常,與國際社會交流抗疫經驗。

《一級響應》的優點在於採訪翔實,具有史料價值,記錄者站在了“離真相最近的地方”。紀錄片的新聞使命,在於與時代同頻共振。該片運用蹲守紀實的方式,在疫情最艱難的時候,努力採訪到了核心事件核心場所的核心當事人,包括27名武漢地區早期不明原因肺炎患者,20餘名武漢本地醫生,以及赴武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疾控人員,立足武漢輻射全國戰疫全貌,呈現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生動案例。如堅守在社區診所崗位上以身殉職的七旬老人王兵,將消毒藥水免費分裝送給居民的小老闆陳光明,志願接送疑似病人的司機陶永信等,體現了中華民族善良、重視生命、關愛家庭與社會的傳統底蘊,以及疫情防控中人民的努力與勝利。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一級響應》就是這場人民戰爭的生動寫照。作品多處使用來自普通民衆用手機拍攝的素材。我們可以看到疫情初期人們的迷茫、市長熱線中民衆焦急的聲音、醫院重症室中親如一家的醫患關係與並肩作戰的決心,以及這一場疫情中每一個個體的抗爭過程。這些紀實的片段壓縮了時空、拉近了距離,爲我們再現了2020年初春武漢的全景,爲我們找到了勇氣的源頭,充分展現在黨和國家的高效領導下全社會遵守防疫科學規律、迅速達成社會共識、有力調動社會資源抗擊疫情的真實影像。

在這些百姓提供的一手素材中,《一級響應》捕捉到了人性的光芒,找到了中國人的浪漫與感性。志願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會在緊張的工作間隙,拍賓館窗外的風景;在疫情得到控制後,路邊隔離圍欄開始出現一個個被剪開的洞,那個在圍欄後,拉着小提琴的小賣部老闆,爲人們帶來了心靈慰藉。記錄悲傷,卻不放大苦難。該片記錄了個體守望相助的細節,將抗疫一線中的人民形象立了起來,讓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級響應”有了堅實的支點。

“真誠溝通是戰勝疫情的法寶。”武漢金銀醫院院長張定宇的這句話體現了紀錄片的關鍵詞。謠言使得人類對抗公共危機的效率大大降低,輿情有時是另一次疫情。這一場疫情的“疫”,不只是來源於新冠病毒,更爲複雜的,是在人類與病毒戰鬥之外被攪動起來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以及複雜的世界格局。所以,戰疫不只是消滅患者身體裡的病毒,更是要回歸到常態下防控和發展的平衡。

在疫情的陰影下,國際輿論場陰謀論與謠言四起。爲了探索真相,記錄者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深入華南海鮮市場、金銀潭醫院、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等重要場所,採訪了華南海鮮市場商戶、醫院院長與醫護工作者、P4實驗室團隊等,直面核心事件,試圖重現彼時的全貌。我們看到,那些連夜作戰的武漢科學家們在聽到有陰謀論暗指新冠病毒是實驗室泄漏的消息後,流下氣憤的淚水;鍾南山等專家第一時間赴武漢調研後,擔憂春運可能帶來的擴散,連夜向政府彙報。面對國際上質疑的聲音,《一級響應》以事實爲基礎,描述了中國抗疫的答卷,作出了正面理性的回答。

疫情期間上海、湖北兩地的省級廣播電視臺這場不分你我的合作,也體現了信任的力量。從拍攝創意到現場執行,兩地的媒體人整合調動資源、打破機制壁壘,展開了緊密協作。該片的主創團隊是高口碑紀錄片《人間世》的團隊,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擅長對中國人精神特質的極致探索,以及對普通民衆細緻入微的人文觀察;而湖北電視臺則將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感與對武漢的深深熱愛,展現在片中的每一個細節。

責任與情感交融,時代脈搏與個體心聲同頻共振。《一級響應》既是對疫情的響應,也是對時代和民衆的回答。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既精準展現了中國人共同的精神,又如此貼近武漢的氣質,是後疫情時期激勵整個民族昂揚向上的力量。因此這部紀錄片也是我國廣電系統響應全國性重大題材紀錄片創作的一次有益嘗試。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21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