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官僚、奸商與刁民的遊戲? 都更&危老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北市永春都更案延宕18年才正式復工興建。
六都危老重建計劃統計
前言在政策積極引導及民間大力投入下,都更與危老確已相對成熟,並累積一定成果;不過,從觀念理解到實務執行的理想與現實之間,仍存在着不成比例的落差,這種進入「深水區」後的多重障礙,已成爲後續推動都更成敗的關鍵,值得重視!
究竟是法規不完備?程序複雜?獎勵不足?專業障礙?房市景氣?人性貪婪?在每一個都更案或危老案的背後,都有一本說不清、理不完的帳。而且,成功個案的經驗,幾乎無法複製或套用;失敗案例所卡住的問題,也依然無法突破。
房地產市場的專業分工與複雜程度,絕非一般民衆透過房屋交易就能理解的,而都更與危老的專業領域,更是在複雜的法規基礎上,進一步融合了建築、地政、財務、房市…等面向,絕不是一套簡單的數學算式就能講的清楚,也造成一般民衆的認知障礙;加上缺乏信任基礎,所有的猜忌與批判,便成爲專業之外的另一個戰場,一知半解或存有私心的錯誤引導,往往變成都更、危老案失敗的關鍵。
無可諱言,都更條例自民國87年至今,在種種錯綜複雜因素交相影響下,都更、危老之路已經走偏了,解決之道最關鍵的就是「換腦袋!」不論民衆、建商乃至政府都需要再教育。唯有導正民衆的觀念,配合政府執行公權力的決心,加上建築業的努力,臺灣的都更、危老才能大步向前,邁向全新的里程碑。
談到都更,印象中就是厚厚幾大本的法規、建築圖說、估價數字…,對一般民衆而言,這洋洋灑灑幾萬字的「天書」!沒有一點相關領域的基礎,根本看不懂。於是,專業,就形成了障礙;障礙,就變成了恐懼;恐懼,就產生了抗拒!
所謂的「官僚」,倒不是指政府單位或公務人員的服務態度,而是指整套「公務體系」的作業程序!寶舖建設副總經理陳松林表示,因爲一切都要「依法行政」、「於法有據」,所以從法規檢討、建築設計、價值估算…,各式各樣的審查程序,每一項幾乎都要協同好幾個局處單位進行實質審議,而每一項專業審查,也不是對比一下資料,甚至打打計算機就能有結果。於是,複雜的程序拉長了時間,時間一長,內、外部變數與各項不可控的成本也隨之增加。
陳松林指出,都更或危老改建作業一旦啓動,光是前期的住戶整合協調,至少就得花上三、五年,好不容易談出個結果,將重建計劃書送進主管單位,又面臨各式各樣的審查會議,就算是「一路綠燈」的順利審查,光是「排程」就超過兩、三年,甚至會糾結在幾個老問題上一直重複,好不容易等到審出個結果,取得建照、順利開工後,又得再蓋個三、四年,來回就是八年、十年過去,不論是房市景氣與房價的變化,對於「想當年」所談的各樣分配條件與比例,都已經產生極大的變化。
地政士公會榮譽理事長王進祥建議,有些專業審查,其實可以委託外部專業公會進行,再由專業技師簽證負責,一方面可以減輕主管單位的工作量,也能加快審查的效率。
這些審查程序與時間,對建築業者而言也成爲沈重的「成本考量」。臺北市都更協會總幹事李興中表示,一般地主因爲缺乏房地產專業知識,總認爲建設公司做都更可以「賺很大」,所以很多無理的要求與條件,便成爲談判的籌碼,常使得都更案變成一場建商與住戶的「零和遊戲」!再加上這兩年營建成本上漲,建商原本預估的財務計劃全被打亂,但「不做,拿不回成本;做了,也沒有利潤」,使得許多建築業者陷入兩難的困境。
北市大安永康危老重建工作站站長陳姿璇表示,現今資訊如此公開,無論是房價走勢、市場變化,各種專業資料都可以查得到,但是地主往往只聽自己想聽的,老屋的估價低,地主認爲是刻意壓低原有價值:改建後的房價高,又認爲是建商圖謀暴利。究其實質,還是因爲專業門檻實在太龐雜,確實超出一般民衆的理解與想像,無論是多麼專業、嚴謹的公開透明程序,不明究理的地主有時就是「爲反對而反對」,或隨便丟出一句「黑箱作業」!就抹掉所有專業人士的付出與努力,也讓都更案胎死腹中,實在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