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從娃娃抓起的“鍊鋼式”教育

來源:陳魯豫的電影沙發(lyyy_scndgs)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話用來形容正在熱映的電影《抓娃娃》再合適不過。

全片笑點密集,觀影過程中幾乎每隔幾分鐘就能聽見笑聲,沈騰和馬麗對於喜劇表演的掌控力更是信手拈來,不論說什麼做什麼,都是趣味橫生,令人捧腹。

但看到後半程卻漸漸發現,這笑裡藏着無數飛刀,讓人無處可逃。

⚠️友情提示 本文含劇透

01

始於喜劇,不止於喜劇

《抓娃娃》是閆非、彭大魔兩位導演繼電影《夏洛特煩惱》《西虹市首富》後合作的第三部長篇喜劇電影,也是西虹市IP創立十年、沈騰馬麗再度攜手的誠意之作,主創團隊用很多細節將這部影片與《夏洛特煩惱》《西虹市首富》聯動起來,構架出一個西虹市宇宙。

你能在影片中看到很多熟悉的元素,比如秋雅路、西虹市七中、夏洛和馬冬梅的校服、大酒店、醫院、王多魚足球場等等,這些元素讓你願意相信西虹市的存在,甚至感覺自己已成爲這個城市的一員。

你在這座城市裡目睹了夏洛的一夜成名,也聽說過王多魚的一夜暴富,而這一次,你將要旁觀一對富豪夫婦如何反式教育孩子。

西虹市企業家馬成鋼(沈騰 飾),認爲自己之所以獲得成功,就是因爲小時候吃盡了苦頭,才得以發奮圖強,成爲人上人。在他看來,大兒子馬大俊(張子棟 飾)之所以沒能成爲和他一樣的人,正是因爲從小錦衣玉食,沒有吃得苦中苦,所以長成了一個“廢物”。

大號練廢了,他便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小兒子馬繼業(史彭元、肖帛辰 飾)身上。他決定對兒子施行窮養式教育,和妻子春蘭(馬麗 飾)搬離豪宅,帶着幼兒期的小馬住進破舊大院,花重金聘請各行業人才,制定出一套嚴密的精英式成長教育計劃,僱人扮演街坊鄰里,爲兒子建造出一個“苦難烏托邦”。

在小馬的認知裡,自己的家一貧如洗。

房子是舊的,屋頂是漏的。

奶奶(薩日娜 飾)癱瘓在牀,長年服藥,可就算病痛傍身,也不忘對他諄諄教導。

父親打工掙錢,省吃儉用,一雙舊鞋已經破得開膠了,卻還是微笑地告訴他:“沒事兒,還能再穿幾年”。

小馬讀書的地方離家五公里,其他小孩去學校,要麼坐車,要麼騎車。他呢,交通工具只有一雙鞋,每天跑步去上學。

其他小孩拿着平板,在遊戲裡切水果;他呢,拎着一根木棍兒,在大院裡切空氣。

但即使家境如此貧寒,小馬的學習之路也從未受阻,甚至有如神助——

路上偶遇老外問路,對方總能操着一口標準的英文向他發問,而且非常湊巧,每個問題都來自於他學過的英語課文。

去書屋借漫畫,老闆會捧着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斷拿話點他:好書啊,好書!

院裡洗衣服的阿姨,會在他經過時高聲討論搓衣板的力學原理。

樓梯口練字的大爺,會在他上樓時一邊揮毫潑墨,一邊朗誦古詩詞。

每晚睡覺前,隔壁叔叔的鋼琴聲便會準時響起,夜夜都有大師名曲相伴入眠。

去菜場買菜,小販從不直說菜價,總是喜歡拋出數學題讓他自己計算這菜到底多少錢。

在小馬看來,好像是冥冥之中,有人指引他成爲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少年,稍有偏差,便會被立馬矯正。

他並不知道自己活在父母一手締造的虛假世界。

但觀衆知道。

影片的笑點也恰恰來自於這種上帝視角,早已瞭解真相的觀衆,坐在銀幕前觀看馬成鋼和春蘭等人,如何在兒子面前演戲,如何掩蓋他們的秘密,如何化解謊言危機。

《抓娃娃》正是利用這種信息差製造笑料,全程包袱不斷,戲中人各種荒誕離奇的行爲層出不窮,配以演員們行雲流水的表演,最終高度完成了影片的喜劇效果。

但電影始於喜劇,卻不止於喜劇。當脫掉喜劇這層外殼,《抓娃娃》的底色無疑是嚴肅的、殘酷的。

它讓很多人意識到,那些苦難式教育最終給孩子帶來的可能只有苦難,未必是教育。

02

馬成鋼式育兒,父母的鍊鋼之路

前面說馬繼業去書屋借漫畫,老闆會刻意捧着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引導他該讀什麼樣的書。

這個書名也暗合了馬成鋼的育兒之路。

爲了預防兒子早戀,他走關係上手段,把和兒子一起長大的異性好友送進舞蹈學院。

爲了不讓兒子搞田徑,他偷偷往兒子腳上敷麻藥,再去假醫院找假醫生下假結論,告訴馬繼業:你這輩子再也沒有可能成爲職業運動員。

爲了彌補自己當年沒能考上清北的遺憾,他利用各種場景埋下口令,潛移默化地給兒子洗腦:考上清北纔是你人生唯一正解。

看馬成鋼培養馬繼業的過程,感覺就像是在鍊鋼,先投入兒子這塊原料,再聘請各類專家對其進行加工,剔除一切有害元素,最後倒入設計好的模具,軋製成爲他想要的樣子。

他好像沒有那麼在意兒子這塊料是圓是方,到底適合做什麼,他似乎只想讓兒子成爲他想象中的那塊鋼。

馬成鋼這樣的家長,生活中比比皆是。

他們會一遍遍地向孩子灌輸:考上大學人生纔有出路。

他們會一遍遍地向孩子傾訴:養你長大是多麼不容易。

他們會一遍遍地向孩子強調:我這樣做都是爲了你好。

他們會規訓你的行爲,干涉你的交友,左右你的志願,抹殺你的愛好。

他們不關心你想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會要求你成爲他們想讓你成爲的人。

當代入馬繼業的視角去感受這一切時,窒息感撲面而來。

影片最殘忍的一刻,莫過於馬繼業走入父母的秘密基地,看到掛在牆上的各個學科工作組照片的瞬間——

原來,向他問路的老外,是父親僱來的外教。

原來,書屋老闆、洗衣服的阿姨、練字讀詩的伯伯、彈琴的鄰居叔叔、賣菜的商販,都是父親安排的專業教師。

原來,從小到大最親近的奶奶,也是父親專門爲他聘請的教育專家。

原來,自己只是父親教育計劃裡的一個“實驗品”。

當他面對自己的親生父母,微笑而平靜地問道:您二位又是哪位老師?牆上沒看見你倆。

作爲觀衆,這一刻恐怕很難再笑得出來,只覺得汗毛豎起,內心被徹底撕裂。

你爲馬繼業感到難過——發現真相又如何?已經失去的人生無法從頭再來。

你也爲馬成鋼和春蘭感到難過——用心良苦又如何?挖空心思想讓孩子飛得更高走得更遠,最終卻親手將孩子推向一個再也回不來的距離。

03

別互抄答案,人生各自交卷吧

馬成鋼,把大半生時間用在教育孩子身上,他希望馬繼業可以像自己一樣成功,希望孩子可以具備良好的品質,擁有更廣闊的人生。

爲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他聯合妻子春蘭和奶奶,夜夜陪着馬繼業一起看書——雖然明知道他是在兒子面前“表演”,但又有多少父母真的願意爲孩子花大把時間演到這種程度。

爲了培養兒子的理財能力,他在馬繼業生日這天拿出一千多塊錢作爲生日禮物,告訴兒子,這是咱家全部財產,從今天起由你掌管。

爲了給兒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教訓兒子因爲想玩遊戲而不計後果的“揮霍”,他找人悄悄損壞了馬繼業原本打算只玩幾天就無理由退回去的平板電腦,最終導致平板無法退還,急得馬繼業滿大街撿瓶子賣錢來填補虧損,嚐到了“白嫖的代價”。

當馬繼業合上無人看管的錢匣子,經受住“人性的考驗”時,監視器前的馬成鋼長舒一口氣,內心比任何人都更激動。

他太想扮演好父親這個角色。

他太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你能說他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當然不能。

馬成鋼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

可惜他用錯了方法。

他完全忽略了孩子是和他不同的、獨立的生命個體。

他以爲用在自己身上那套可行的教育方式也同樣適用於自己的小孩,也可以培養出一個像他一樣的成功人士,卻忽視了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有可能會摧毀孩子的天賦與快樂,扼殺一個更自由、更豐富的靈魂。

馬成鋼的愛,太過於單方面,很多時候更像是一種自我感動。

電影《抓娃娃》中有一個反覆出現的重要符號,就是鴿子。

它成爲連接現實世界與非現實世界的圖騰,既承載着馬成鋼春蘭等人的厚望,也激發了馬繼業的覺醒。

馬成鋼花重金爲兒子建造的世界,凝聚着他的期待與愛,但這份期待、這份愛卻變形爲一種操控,如同一隻巨型鴿子籠,豢養着馬繼業。父親日復一日地下達指令,試圖將兒子馴化,只要哨聲響起,就會飛往他指定的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參與馴化馬繼業的每一個人,雖然也曾爲此心疼過、自責過、掙扎過,但最終“望子成龍”的心壓制了一切。

而馬繼業,正是因爲看到了泳池下面的鴿子圖案,幼時記憶被突然喚醒,於是決定來一場豪賭,押上自己的未來,去求一個真相。

當發現自己被騙之後,他毅然決然地離開,想要擺脫掉父親的操控,去一個真實的地方。

馬成鋼不解。

——你還委屈上了?全世界都圍着你轉,你有什麼不滿足的?

——我給你鋪的這條路,你踏上去就是頂峰了!

——你以爲是我操控了你的人生啊?你也操控了我們的人生!

這一刻,在這場父與子的硝煙裡,沒有幸存者。

電影通過喜劇的形式,巧妙地將一個充滿諷刺、有些沉重的人生課題帶到大衆面前,那些在東亞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人,那些馬成鋼式的父母,那些經歷過窮養教育和愧疚教育的孩子,可能會在觀影中無數次代入自己。

如何教育一個孩子,是爲人父母的必修課。

培養一個自己理想中的小孩,概率可能跟抓娃娃差不多——你在一堆娃娃中瞄準一個自己想要的,有些人也許一次就抓到了,有些人可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仍然一無所獲。

娃娃到底應該怎麼抓,沒有標準教程。

父母要如何教育孩子,沒有標準答案。

但至少我們都應該達成一種共識: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做選擇的權利。

別再拿自己設計好的人生去給下一代做模板。

就像電影片尾曲裡唱的那樣:同一片屋檐下的人,別互抄答案,人生各自交卷吧。

- 魯豫觀影團 ✖️《抓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