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個新南向也沒用

(圖/國民黨提供)

大陸海關暫停臺灣鳳梨進口至今滿1周,民進黨政府方面手忙腳亂,端不出完整的危機解決方案;另方面,檯面上說不是政治問題,卻無力管緊綠營猛打嘴炮,推諉又卸責,連種苗登陸都推給前朝。由鳳梨事件可看出臺灣是典型淺碟經濟,經不起振盪,卻只有執政黨看不透。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臺灣民衆確實可愛。爲幫襯果農,各方不斷提自救方案。名嘴說「每人1天吃18公斤」,但業者算了筆帳銷陸5萬噸等於3000多萬顆鳳梨,臺灣每人1天1、2顆就消化了,甚至不用軍營將士用命。從政府、企業民間發起的各種認購,至今已超越銷陸總量的半數。

重點還是在決策。看看這周執政黨端出什麼政策?做了什麼佈局?我們聽到蔡總統宣佈鳳梨賣澳洲,但實際上只賣了13萬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佈銷日6000噸,成倍增長,但這如何與銷陸4萬多噸相較?不客氣地說,除了嘴炮與政治操作之外,看不到調整產銷配套,除了官樣文章外,也看不到治本之道。

作爲操盤「新南向」的臺農公司,原爲分散單一市場風險而設,但5年來一事無成。我駐汶萊代表處代表李憲章第一時間當地聯繫採購,雖然促成部分採購量,但發現臺灣鳳梨價格較當地高3、4倍,也比菲律賓進口貴1倍。蔬果沒冷鏈設備頂多經得起7~10天的海運,又如何經受市場的競爭考驗

這就是現實。淺碟型經濟的市場規模有限,難以承受振盪;若以大陸爲腹地,則更能幫助弱勢農民,壯大臺灣的農業經濟。

見微知着。一個鳳梨都搞得雞飛狗跳,如果接着銷陸9成的鳳梨釋迦蓮霧也出問題,執政者怎麼辦?再提一百個新南向也起不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