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訓轉型

第78集團軍某旅組織某新型裝甲車夜間駕駛訓練貢童/攝

波次火力突擊、數十次敵情處置、連續夜間作戰4小時……立冬時節,科爾沁草原深處,一場夜戰驚心動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千餘名官兵暗夜出擊,鬥強“敵”、戰嚴寒、破“夜障”,錘鍊官兵夜戰本領

演練現場可以看到,夜幕掩映下,部隊向作戰地域快速機動途中,突然接到上級命令:“前方發現敵裝甲車,前出殲滅!”各戰鬥分隊迅即展開偵察行動、在行進間實施攻擊部署、發起火力打擊,數發炮彈劃破夜空準確命中目標

“夜戰曾是我們的強項,戰爭年代,我軍創造過一個又一個‘夜老虎’的神話。隨着現代化新型陸軍轉型步伐持續加快,夜訓這一傳統練兵手段必然要瞄準未來戰場,進行一場從思維觀念到實踐操作的革新轉型。”置身夜戰場,該旅旅長劉佩峰介紹,部隊組建3年來,他們堅持問題導向,打破夜間訓練傳統羈絆,瞄準未來戰場,補齊夜間實戰化訓練的“短板”,不斷實現“夜老虎”的新跨越。

精準的作戰數據讓“狠狠打”有了升級版

都說“神槍手是子彈喂出來的”,但該旅裝九連連長李鬆對此卻有不同理解。在組織夜間精度射擊時,李鬆和訓練骨幹爲戰士們建立了實彈射擊訓練數據庫

“夜間能見度低、目標難捕捉、射擊命中率低,如果還採用老舊的、粗放式的訓練招法,必然導致訓練‘年年都上一年級’。”建立訓練數據庫後,連隊的夜間實彈射擊及格率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

近幾年,該旅採取“理論推算、實彈實驗、對比分析、實戰論證”的方法,嚴密組織夜間火力精確打擊訓練。他們重點加強夜間目標獲取與鎖定、火力打擊方式的選擇、火力打擊系統精熟操作、火力打擊效果評估等重難點課目訓練,採集分析了數百項數據,使訓練成績節節提升。

精準的作戰數據讓“狠狠打”有了升級版。初秋時節,在某草原深處,該旅一場合成營實彈戰術演練拉開大幕,透過指揮所配備的“夜間觀瞄系統”看去,多種火器多類彈種輪番上陣,隆隆炮聲驚醒了沉寂的草原,耀眼的火光照亮了夜空。

實彈射擊現場,合成營指揮員和作戰參謀根據我方兵力部署以及裝備戰技性能參數,通過信息系統迅速制訂好電子戰鬥文書,發送給各火力單元。什麼時候打、打哪個位置……所有要素在電子文書中一目瞭然。

“這是旅隊改革重塑後組織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夜間多兵種混合、多火力協同實彈戰術演練。”該旅參謀長張小軍介紹,“官兵們之所以能打出‘滿堂彩’的好成績,與平日裡精準訓練、注重數據支撐是分不開的。”

“比如火炮開火,準確命中目標。這一炮背後共有3類近20組數據作支撐。”他說。

今年年初,某新型指揮車和信息系統列裝該旅後,他們着眼未來夜間信息化戰場作戰需求,建立精準訓練標準體系,按照“細化層級、精準定位、集約高效、質量調控”的方法,突出精準計算、精準指揮、精準操裝等關鍵環節,把信息化裝備基本操作和指揮信息系統基本應用作爲重點內容,全方位實施精準化訓練。

“我們已基本實現精確指揮、精確偵測、精確定位等爲一體的夜間火力精準打擊,作戰能力實現了由‘萬炮轟鳴’到‘一劍封喉’的質的躍升。”張小軍說。

險難課目成爲夜訓“重頭戲

深夜1點,夜色正濃。該旅裝甲車駕駛訓練場溝壑交錯,一輛輛戰車閉燈快速通過蛇形路、彈坑、泥潭,向目標地域展開突擊。

旅副參謀長高松山介紹,下半夜是人體生理極度疲勞期,訓練不安全因素多,但爲了提高部隊的夜間作戰能力,今年夜訓他們把夜間閉燈駕駛、夜間實彈射擊、夜間橋樑架設等20多個險難課目作爲“重頭戲”,錘鍊部隊夜戰硬功。

該旅作戰支援營工兵連重型機械化橋班班長、四級軍士長陳榮亮忘不了夜訓帶來的新挑戰。一次,部隊遠赴千里之外的陌生地域參加上級組織的演習。他接到命令,帶領重型機械化橋班凌晨4點前在某河流上架橋,以保證部隊順利通過。

重型機械化橋班戰士們平時訓練非常刻苦,成績也很突出,對完成這個任務信心滿滿。可他們沒有想到,在架橋過程中,河水的水流速度突然發生變化,導致架橋時間延長,險些耽誤部隊通過。

陳榮亮說,以往夜間訓練,關注更多的是光線,現在訓練還要關注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水文、氣象等因素,訓練越來越貼近實戰了。

據瞭解,夜訓開始前,他們先通過軍官夜校專題講授夜間人體生理機能原理、夜間自然環境變化特點,以及夜間訓練的特點、注意事項等內容,打牢官兵的夜訓理論基礎。

他們還改變以往天黑就訓練的慣例,分不同時段,按照“晝夜分步銜接訓、綜合集成融合訓”的方法展開夜訓,並依託信息系統,從單兵種訓向多兵種之間協同訓轉變,強化夜間聯合作戰能力。

在該旅夜訓場上可以看到,裝甲兵、炮兵、工兵等多兵種根據戰鬥進程進行融合訓練;夜間駕駛場地,裝甲車駕駛和實彈射擊有機“捆綁”在一起訓練……該旅作訓科長張進介紹,針對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夜戰形式、特點、打法等問題,他們還對訓練內容進行改進、升級、創新,截至目前研究出了極限突擊、迴旋射擊等10餘個實用戰法。

近日,該旅又把部隊拉到野外陌生地域,連續展開跨晝夜綜合戰術演練,在夜間嚴寒條件下連貫進行火力打擊、指揮控制、作戰信息保障等課目演練,採集大量作戰數據,進一步提升部隊夜戰水平。

培養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夜老虎”

初秋的一天深夜,某陌生水域,夜色如墨、風急浪高。“嘭嘭!”伴隨水面掀起的滾滾波浪,該旅新型輪式兩棲自行門橋駛入水中展開作業

“新裝備首次夜間下水載裝訓練就趕上雨霧天,對我們來說是個不小挑戰。”劉佩峰旅長說。

正當官兵擔憂惡劣天氣增加新裝備“首戰”風險時,擔任指揮員的營長王大佶接到上級“渡河任務按原計劃進行”的命令,官兵們駕駛新型輪式兩棲自行門橋載着某新型步戰車乘風破浪,安全順利到達對岸。

“底氣源於實力。”近年來,該旅聚焦未來戰場,加大雨夜、霧夜等不良天候條件下的夜訓力度,從難從嚴從險從危出發,訓出真成績、打出真水平。

今年上半年,該旅在野外陌生地域組織一場偵察兵夜間偵察考覈。深夜,天空下起了濛濛小雨,但“自動步槍夜間射擊”訓練並沒有因此中斷。

當時,偵察一連上等兵許東輝在雨中屈身快進到射擊位置時,腳不小心踩入泥潭,一下子摔倒在地,槍身與地面碰撞,瞄準鏡飛離槍身,許東輝立即向上級報告。按照以往慣例,作訓部門會暫時叫停考覈,保障人員迅速過來幫他排除故障。但這一次,指導訓練考覈的作訓科長張進卻通知許東輝,“自行排除故障接着射擊,時間記錄在考覈成績內”。

隨後,許東輝和其他參考的偵察兵不僅要在夜晚完成按圖行軍、負重奔襲等高強度考驗,還要在戰術背景下實施多個戰鬥課目連貫作業,現場聞到了濃濃的戰場硝煙味。

張進表示,隨着實戰化訓練的深入,有的官兵認爲,夜間訓練環境相對複雜,組訓存在風險,於是出現訓練中避難就易,在訓練標準上人爲變通、降低訓練難度等現象。旅黨委認爲,這些“虛光”不排除,訓練就會偏離實戰的準星。

爲此,他們在改正諸如靶前設置小燈泡、射擊出發地線安裝照明燈、火炮身管上捆綁熒光棒等“保姆”式做法的同時,改變以往訓練中重靜態輕動態、片面保安全等做法,針對不同作戰樣式、不同作戰階段、不同作戰地域條件,制訂科學系統的夜間訓練考覈評定標準,建立完善了與新大綱要求相一致的夜間訓練內容體系。

夜訓制度機制的建立爲該旅培養出了一批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夜老虎”,有效形成夜間作戰的拳頭力量。連日來,該旅野外訓練場寒風凜冽,深夜氣溫驟降至零下20攝氏度。該旅將嚴寒作爲練兵“磨刀石”,依託全新裝備展開夜間城鎮進攻戰鬥、情報偵察、電子對抗等行動演練,官兵夜戰本領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