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生物,走向下一個波峰的路徑依然清晰

8月21日,CXO領軍企業藥明生物半年報出爐,2024年上半年,公司整體營業收入85.7億元,同比增長1%。非新冠項目收益同比增長7.7%,其中臨牀後期和商業化生產收益同比增長11.7%。綜合項目數量達742個,新增61個。

半年報顯示,在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的風波中,藥明生物頂住了壓力,收益和綜合項目數量仍然在增加。

懂行的都知道,這份增長有多麼來至不易。在提案是滅頂之災這樣的悲觀預測下,藥明生物的表現可以說是大超預期。

當環境因素使這個行業的其他企業表現一個比一個拉垮時,藥明生物的業績爲何還能如此穩得住?

結合這份年報,我們來分析下藥明生物的幾張手牌。

01.

看技術力:到底誰在做“難而正確”的事

前陣子,中國生物製藥圈出現了一筆罕見的“超高首付款交易”:

美跨國藥企默沙東宣佈與中國生物技術企業同潤生物合作,引入後者靶點爲CD3×CD19的TCE雙抗管線,分子代號CN201。首付款高達7億美元,里程碑付款高達6億美元,總額達到驚人的13億美元。

在行業人的印象裡,這筆首付款金額甚至“堪比一個港股IPO”,上一個如此高的還是百利天恆8億美元首付款授權給BMS的ADC資產。

在如今biotech IPO難的現實裡,這筆交易更顯得極爲不易。

而這筆交易,釋放了兩個信號:

第一,首付款意味着落袋爲安,是衡量一個交易“含金量”的重要標準,這也是爲什麼總額幾十億美元的交易案例比比皆是,但首付款高的寥寥無幾。而默沙東此舉也足以看出他們對CN201的重視程度。

第二,業內的朋友告訴我,在創新藥寒冬中,因爲資金有限,同潤生物砍掉了公司其他管線,全力押注CN201。而根據公告,默沙東收購的是CN201的全球權益,也就是說默沙東可能會“買斷”同潤生物的核心管線。這意味着,全力押注的同潤,終於成功“上岸”了。

託舉同潤生物“上岸”的背後推手是誰?正是藥明生物。

默沙東看中的這款CD19/CD3的雙特異抗體CN201,就來自藥明生物WuXiBody雙抗平臺。

所以你看,有些人處心積慮要搞垮別人,但明眼人還是會毫不猶豫地投出自己的信任票。

相比於現有的一些雙抗技術平臺,藥明生物WuXiBody雙抗平臺不僅突破了雙抗CMC的技術瓶頸,還能夠爲每個項目節約6到18個月的研發時間,顯著降低生產成本。

今年,WuXiBody雙抗平臺已獲得美國專利商標局授權,標誌着該平臺已獲得美、日、中三國專利授權。

除了雙抗平臺,藥明生物還自主開發了超高效連續生物工藝平臺WuXiUP,可將幾乎所有類型生物藥產量提高5至15倍,遠高於業界傳統工藝的產量水平,大幅提升了產能。

所以,業內人士給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藥明生物開創了細胞培養工藝領域的“城際直達高速鐵路”。

當中國生物創新藥行業剔掉一層熱鬧式的浮華,轉而追求商業世界更本質的東西——效率時,藥明生物基於中國醫藥產業鏈的各種紅利建立起來的領先技術平臺優勢,給這些創新藥玩家們提供了足夠的底氣。

甚至可以這麼說,在藥明生物平臺的加持之下,中國創新藥產業的崛起不過是時間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潤雙抗授權的同一天,德國的TCR療法公司Medigene和藥明達成一項爲期三年、覆蓋多個靶點的戰略研究服務合作,雙方將應用藥明生物的技術平臺,進行TCR相關的開發。

TCR相關的雙抗是出了名的難做,部分企業雖然擁有獨特的TCR開發經驗和理念思維,但要讓想法落地依然困難重重。

而藥明生物獨特的CRDMO商業模式可以提供從早期的分子開發、工藝開發到臨牀生產的“一條龍”服務,幫助成千上萬的生物公司讓想法落地,以更高的效率開發出客戶需要的產品,更低成本地提供給病人。

這種什麼都能做且什麼都能做好的“不可替代”性,讓藥明生物的客戶黏性極強。

在生物安全法的背景下,藥明生物的CRDMO商業模式的確艱難,但一定更爲長遠。

02.

看產品力:熬過寒冬的抱朴守拙之道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整個CXO行業都普遍面臨壓力。

2024上半年,凱萊英、康龍化成等頭部CXO公司的營收幾乎全部同比下滑。國際巨頭的日子也不好過,龍沙在中國的工廠關閉,康泰倫特“賣身”,德國CDMO巨頭Evonik(贏創)將在全球裁員2000人。

爲了在不景氣的行業大環境中活下來,一些企業開始收縮管線,而爲配套這些管線建設的生產基地成了創新藥企的沉重負擔,於是,這些企業也開始主動轉型做CXO業務,自謀生路。這樣一來就讓CXO企業的環境更加惡劣,曾經的合作客戶變成了競爭對手,CXO公司腹背受敵。

在堪稱“慘烈”的行業格局中,藥明生物的表現就像是一個“逆行者”。

從眼下的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藥明生物綜合項目總數再創新高,新增項目數是迄今爲止表現最好的半年成績之一。

硬核企業往往就是這樣,在產業最悲觀的時刻,他們卻能反客爲主,把寒冬變成“鍊金時刻”,在逆境中彰顯極強的韌性。

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抱朴守拙”,時局越是動盪,越要靠真本事來穿越週期。

很多唱衰的人喜歡拿藥明生物和眼下業績亮眼的三星生物來比,比可以,但要搞清前提再比,你會發現,藥明生物的本事還真不是三星生物可以相提並論的。

從業務板塊來看,三星生物的基本盤是門檻相對降低的M(藥物生產),而藥明生物的基本盤是R(藥物發現)和D(藥物開發)。

在R端,藥明生物今年依舊錶現出了極強的彈性。他們分別與國際知名醫藥公司GSK、BioNTech達成許可協議和研究服務協議,獲得4000萬美元、2000萬美元的首付款,而且在這兩項合作中,藥明生物都有資格獲得研究、開發、註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級銷售提成。來自國際知名客戶的技術認可,無疑有助於藥明生物開拓更廣闊的海外市場。

在D端,藥明生物的研發管線佈局全面且前瞻,單抗、雙抗、融合蛋白、ADC、疫苗均有涉及,還擁有業界最大規模的複雜生物製劑產品線之一。

目前,藥明生物已支持全球客戶成功完成超過550個新藥臨牀試驗申請(INDs),並推出了創新生物工藝技術平臺。

能在壁壘更高的R端、D端表現如此卓越,藥明生物的核心競爭力是明擺着能看到的。

這也充分說明,長期處於研發生產第一線的藥明生物,不僅在爲客戶提供服務,也在憑藉前沿的專利技術平臺持續爲自身積累蓄力。

正因爲如此,藥明生物才能持續不斷地發現新的藥物靶點或新技術手段,並轉化爲公司自身的技術資源,從而爲授權GSK或以其他方式進行變現奠定堅實基礎。

在此基礎上,藥明生物也沒有忽視M端的發展。

說藥明生物逆勢而上,還因爲一點:當大部分藥企都想方設法收縮“保命”時,藥明生物本着“加速全球生物藥研發進程,降低研發成本”的理念,依舊在不斷增強其爲全球客戶提供生產服務的能力。

產能加速建設,是支撐商業端市佔率提升的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從服務對象來看,三星生物以“製造”環節爲主,大客戶多。相反,藥明生物從研發和設計端就開始介入,服務對象不少是初創公司。

千萬別小看這個羣體創造的訂單量,要知道,每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藥中,最終追溯到初創公司研發的產品佔比可能在75%以上。

長尾訂單,也是支撐藥明生物在歐美市場得以異軍突起的“捷徑”。

03.

迷霧終將消散,勇者穿越週期

根據最新消息,美國衆議院可能於下月對《生物安全法案》投票,不過我認爲:

沒必要太擔心。

不斷優化的產品力、領先的技術平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都是藥明生物穩住底盤的獨特優勢。

說到底,行業的震盪與變化是歷史常態,但迷霧終究會散,寒冬終將會過去。

一個好消息是,根據《Nature Biotechnology》的專題文章顯示,2024年生物技術併購交易頻繁,融資規模達到了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僅在上半年,籌集的資金總額就已經超過了前兩年。

也就是說,投資者對生物技術領域的興趣正在回升,歷經3年寒冬,全球生物技術投融資週期復甦已是大勢所趨,週期的力量遠大於短期的“提案恐慌”。

政治會影響商業,但商業終歸是商業。

如今,藥明生物全球質量體系還在持續獲得權威監管機構認可。

今年8月,藥明生物位於無錫的四個生物藥原液廠和生物藥製劑廠,以及蘇州檢測中心再次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GMP認證。

我們統計了一下,2017年至今,藥明生物已成功通過全球主要藥品監管機構的35次檢查,通過全球客戶超1250次的GMP質量審計和來自歐盟質量受權人(Qualified Person)的超145次審計。

算下來,目前,藥明生物的全球生產網絡已有十五個獲藥品監管機構認證的生物藥原液和製劑生產廠。

這些認可,就是藥明生物走向下一個波峰、迎接春天的通行證。

另一方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5年全球CDMO市場規模將達到1243億美元,中國CDMO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將達到1571億元,中國CDMO 市場在全球市場的比重逐年增長,已從2017年的5.0%擴大至2021年的11.6%,預計於2025年之後將佔據全球市場超過五分之一的份額。

也就是說,藥明生物在中國的收入增長,絕對有市場空間擴容的保障。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堅守長期主義,不斷提升技術力的藥明生物怎麼會等不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刻呢?

參考資料:

1、深藍觀:《一個首付款抵一個IPO:同潤生物無法複製的幸運》

2、 UmabsDB:《藥明艱苦的CRDMO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