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歸元
中藥只能治療身體的病痛,卻無法療「心」。然而我們若能迴歸生活迴歸傳統,或從書藝篆刻中涵養自己,在黑白點畫,朱白文之間,找回陰陽虛實的平衡,養心歸元,便是一帖最好的安心「解藥」。圖片提供/葉國威
這本醫書字抄得非常的工整,然只屬於中等抄書。在民國初年頭等抄書公價1000字,3毛錢,普通則1毛8分。當時1元兌200個銅元,3個銅元買一個烤饅頭,抄1000千字才換12饅頭,真的很辛苦!圖片提供/葉國威
在乾隆21年(1752年),汪坦曾手錄七冊應驗良方,這是首冊《濟世應驗良方》的稿本。圖片提供/葉國威
明末陽曲傅山博學多能,更以書法名於時,他提出書法要做到「四寧四毋」即「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這是一種崇尚真率自然而不做作的美學觀念,對後世書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然真率不做作不代表亂書,這似「不風流處也風流」,因爲風流氣質具有打破常規,脫離形式的妙趣,但在打破之前,必須先把規距和形式練好。
至於傅山還精研歧黃之術,尤善婦科,着《傅青主女科》,因理法方藥謹嚴實用,最爲後世推崇。我外公吳紹光先生,幼承家學,也專研於兒婦科,對傳青主這一部書也常愛不釋手。在外公生前留下給我的幾部醫書中,便有《傅青主女科》。而其中又以外公手寫畢生驗方及曾外公雨亭公臨牀醫案最爲珍貴。雨亭公深研醫理,昔年常往來香港廣東各地行醫,活人無數。且先後教出五名兒子,內、外、眼科、雜症、及兒婦科各專一門,可見其醫術之精湛高明。
記得小時候聽外公說過吳家有一塊吸毒黑石,能治毒蛇、蜈蚣等毒物咬傷,當傷口有毒時黑石必然吸附,至毒清而自行動脫落,後將之投入人乳中,石上毒液即自行釋出,再以清水洗淨,放當風處陰乾後便可再次使用,然經十年動亂,竟不知所終。那時聽來直覺神奇,長大後每遇老中醫必以吸毒黑石事相問,可惜皆無答案。
到我讀大學時,一次和王北嶽先生閒話言及吸毒黑石,北嶽先生竟取出一塊,說是他的登山友人所送。這片黑石還附便用說明和來歷,原來不是產於中土,難怪老中醫們未有所聞。後來因緣,我自一位修士那兒求得兩塊吸毒黑石,珍若至寶。直到2018年9月,偶於書肆中得清人馬駿良所輯《龍威秘書》中石門吳震方青壇着的《說鈴攬勝》,在〈嶺南雜記〉中,翻得一記雲:「吸毒石,乃西洋島中毒蛇腦中石也。大如扁豆,能吸一切腫毒,即發背可治。今貨者乃土人捕此蛇,以土和肉舂成大如圍棋子,可吸平常腫毒,及蜈蚣蛇蠍等傷,置患處粘吸不動,毒儘自落其石,即以人乳浸之,乳變綠色,亟遠棄之,着人畜亦毒也。不用乳浸石,即裂矣。一石可用數次。真腦石,置蛇頭,不動爲騐。」知手中二石當非雜記中所指毒蛇腦中石,但使用的方法完全相同,可證外公所言不虛。
而古人常以「治未病」爲先,所謂「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可見食療的重要。其實在生活當中有許多食物,只要用得其法,都可成爲良藥。比如夏天盛產的「鳳梨」,人在炎熱、乾燥的氣候影響下,心情煩躁不安,口渴思飲,汗少便秘,小便量少而色深味大,這就不妨大吃一頓鳳梨,上述諸症或可不藥而癒。又在中秋「菱角」多產,如因飲酒過多,引起頭痛、筋骨及全身痠痛,以二、三斤鮮菱角取汁一碗分服,寒底子的人加薑汁煮熱後飲,皆能清理酒毒。而近年網絡上非常有名的李子柒,她在一集「玫瑰花的一生」中,用玫瑰花做紅糖玫瑰漿、玫瑰牛軋糖、玫瑰米酒等,這些食品都因爲加了玫瑰花而有了特定的療效,醫籍記載玫瑰花瓣具有收斂性,適用於治理婦人月經過多,赤白帶下,及腸膜炎、下痢等症。如慢性腸膜炎,用玫瑰花炒米煮粥吃,日久可以見功,這些都是簡單的透過食物來保健療疾的方法。
然人爲什麼會生病?這不外是六邪「風、寒、暑、溼、燥、火」透過口鼻皮膚而入侵人體,及內因七情「喜、怒、思、憂、悲、恐、驚」失調,導致臟腑氣血紊亂而引發疾病。故食物也好,藥物也罷,藥到可以病除,但卻不能治心,所以人的情緒狀態是最容易影響人的健康。
我們既知悅情爽志可以資氣血,那麼如何調心?昔時陳立夫先生說過他的養生秘訣盡在八個字「養身在動,養心在靜」,他晚年要求自己每天必須走2000步來養身,及30餘年如一日,每天都寫書法來養心,所以他活到103歲。而與立夫先生一樣高壽的饒宗頤先生,他除了常常打坐,也是把寫字繪畫當作每天必做的事,他們都透過寫書法來養心。
書法、篆刻動靜相兼,故不管是下筆或是下刀,那專注在一點或一橫之上,靜心調息,心神合一,物我兩忘。如此精神狀態自然慢慢鬆馳,氣血流佈無礙,情緒穩定,五藏六腑彼此協和,六邪就不易入侵,自然達到養生養心的效果。
從前曾聽董橋先生說過:「我父親教我們寫字要慢,慢了之後,你的字就會穩,穩了之後,你這個人的命就好了。如果你寫字不穩,你的字浮在紙上,你這個人一輩子的命就不好了。我是越老越相信命,我看字呢,真的跟你的命是有點關係的,練字可以改變你的個性,可以用練字練你的性情,來修養身心,我看還是有用的。」先生說的「慢、穩」就是「練性情、養身心」的重要工夫。
在這科技時新秒異,一步萬里的世代裡,要能慢下來,穩下來,養身心,練性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爲現下的社會什麼都要「快」,開車快,走路快,吃飯快,foodpanda快,最好能一步到位,生活都籠罩在一層緊張的氛圍中,心靈千瘡百孔,無法安心安身,有些人甚至早已迷失在手機電腦的虛擬世界裡,中毒太深而不能自拔。
這難道無藥可救?誠非如此,解鈴還需繫鈴人,當我們願意找回自己的方向,走出去,慢下來,擡頭看看周遭的世界,迴歸生活迴歸傳統,或從書藝篆刻中涵養自己,在黑白點畫,朱白文之間,找回陰陽虛實的平衡,養心歸元,便是一帖最好的「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