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又上央視啦!這次是關於……

9月19日,央視新聞《讀懂中國——歐洲青年體驗中國式現代化》特別節目播出。

聯合國中文日青年文化使者、比利時視頻博主戴廬可專程來到上海楊浦,體驗楊浦企業傲鯊智能外骨骼機器人穿戴設備,以及楊浦區消防救援支隊等場景應用。戴廬可還來到上海理工大學機器智能研究院,體驗人形機器人互動。

機器人被譽爲“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截至2024年7月,中國持有的機器人相關有效專利超過19萬項,佔全球比重約三分之二。近十年,是中國,更是上海機器人產業飛速發展的十年。據初步統計,我國具備人形機器人整機能力的企業超過25家,其中約一半來自上海。

那麼,上海的機器人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了?那裡的機器人又有哪些應用呢?讓我們和總檯聯合國中文日青年文化使者、比利時視頻博主戴廬可一起前往上海,開啓探索之旅。

Let's go

外骨骼機器人讓科幻夢照進現實

我是戴廬可,來自比利時。

小時候,有一次

我爸從中國出差回來,

給我買了一個禮物,

就是一箇中國產的小機器人,

它會講中文,還會跳舞。

我在中國的科幻電影

《流浪地球2》裡面也看到了

各式各樣的機器人,

所以這次我來到了上海——

中國機器人發展最棒的地方之一。

我來親身體驗一下,

這裡的機器人有沒有

科幻中的那麼厲害。

戴廬可:你好。

上海傲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陳本健:你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機器人實驗室。

戴廬可:這是《流浪地球》,是吧?

上海傲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陳本健:對的。像他們現在身上穿的外骨骼,都是我們現在實際有的產品。

戴廬可:那就不是科幻了。

上海傲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陳本健:對的,科幻已經走入現實了。

上海傲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陳本健:這邊有我們的人形外骨骼機器人、腰部外骨骼機器人、上肢外骨骼機器人和下肢外骨骼機器人。

戴廬可:很多種類啊。

上海傲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陳本健:對的。像這款外骨骼機器人的話,很多能用到搬運場景的行業都可以用它。

Let's go

外骨骼機器人助力消防救援

聽說消防隊也有外骨骼機器人,

那麼我來看一下它們怎麼使用。

上海楊浦區消防救援支隊 楊維雯:你可以想象一下,這個外骨骼在日常救援當中主要用於什麼場景?

戴廬可:把一些着火了的門打開,就這樣打開。

上海楊浦區消防救援支隊 楊維雯:踹開。目前我們主要用於地震救援,外骨骼確實是可以幫助消防員節省很多體力的。那你想不想試一下?

戴廬可:可以啊。

上海楊浦區消防救援支隊 楊維雯:廬可,那麼你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地震救援箱轉移到那邊的一個區域。小樑來,你們兩個一起把這個箱子搬過去。

戴廬可:目的是要速度最快,是吧。

上海楊浦區消防救援支隊 楊維雯:處於救援的環境,所以一定要快速的。

上海楊浦區消防救援支隊 楊維雯:再把這兩個搬過去。

戴廬可:啊?我以爲完成了,我以爲我們很快。還有兩個,這個重了一些。

上海楊浦區消防救援支隊 楊維雯:好,挑戰完成。我們器材怎麼樣?重不重?

戴廬可:重。特別是最後一個特別重。

上海楊浦區消防救援支隊 楊維雯:那麼接下來我們把外骨骼穿起來,我們再把那四個箱子再搬回來。

上海楊浦區消防救援支隊 楊維雯:好,任務完成。

戴廬可:不錯不錯。

上海楊浦區消防救援支隊 楊維雯:感覺哪裡在幫你用力?

戴廬可:腰,就是這樣彎下去的話,上來就是在幫我扛這些東西。

上海楊浦區消防救援支隊 楊維雯:我們還準備了其他項目,要不要試一下?

戴廬可:可以啊。

戴廬可:開了嗎?

上海楊浦區消防救援支隊 楊維雯:沒開。要開嗎?

戴廬可:開。

上海楊浦區消防救援支隊 楊維雯:你擡到水平以上纔會起作用。像我們切一個30公分厚的水泥板,可能要切3個小時,兩組人輪流來,1次大概10分鐘左右。

戴廬可:哇,10分鐘。

消防員穩健熟練的動作,

讓我十分欽佩。

如果沒有外骨骼的助力,

我很難完成這些任務。

Let's go

看外骨骼機器人

讓癱瘓患者重新站起來

我聽說外骨骼機器人

在醫療康復領域也已經得到了應用。

戴廬可:這是不是有點像外骨骼機器人。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康復治療師 侯妍姝:對,這個也是我們的康復外骨骼機器人,主要是做下肢訓練的。

戴廬可:能問下叔叔,你覺得這個有幫到你嗎?這個機器人?

患者 常叔叔:非常有用處。自從得腦梗以後嘛,我的下肢完全癱瘓了。它調整我的意識、調整我的機能。哪個地方有困難,它就在哪個地方進行治療,所以對下肢恢復是有很大的幫助。我可以下來走兩步,好嗎?

戴廬可:可以可以,演示一下。

患者 常叔叔:通過這兩三個月機器人給我們進行正常的訓練以後呢,讓我們感覺到,有走路的這種感覺了。

戴廬可:可以解釋一下這個怎麼用嗎?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康復治療師 侯妍姝:這個機器是三維上肢康復訓練的機器人,解決例如胳膊的問題、肘關節的問題。

戴廬可:就模仿他那個動作是吧?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康復治療師 侯妍姝:對,模仿划槳的動作,可以幅度再大一點,讓你的身體也動起來。

戴廬可:這個是練腿的還是腳的?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康復治療師 侯妍姝:這個是練踝關節和腳的。中風之後,或者有些人踝關節做了手術之後,我們也可以讓他做訓練,能感覺到吧?

戴廬可:對啊,機器在動,我沒在動。

Let's go

親眼見證

“機器人造機器人”生產線

關節對人來說至關重要,

對人形機器人而言更是技術難點。

我在一家企業見到了可以

靈活運動關節的機器人。

戴廬可:你可以握手嗎?

戴廬可:我覺得這看起來像一個生產線。

上海某人形機器人企業智能製造高級經理 徐風華:它現在在生產我們機器人的關節。我們的一臺人形機器人,有40到60種不同的關節。

戴廬可:1分鐘能做多少?

上海某人形機器人企業智能製造高級經理 徐風華:我們現在是2分鐘出1個件。關節是我們機器人的執行機構。它的運動的精度,對我們機器人最終的動作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戴廬可:是不是關節越多,它動作會越來越擬人化?

上海某人形機器人企業智能製造高級經理 徐風華:關節越多,我們機器人的自由度就越多,控制的功能就越多。

Let's go

和人形機器人打乒乓球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機器人不僅要動作靈活,

還要體態輕盈。

戴廬可:它感覺很輕。

上海理工大學機器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 李清都:整個機器人大概就只有28公斤,在全世界範圍內,一米六這個身高裡面,這個機器人應該是最輕的。

戴廬可:這個機器人它怎麼使用?應用在哪些場景?

上海理工大學機器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 李清都:跟大模型結合,我們AI(人工智能)給它賦能,可能做一些好玩的事情,比如將來走向家庭。

戴廬可:現在還在研發中?

上海理工大學機器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 李清都:對的。

上海理工大學機器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 李清都:它是基於這種肌肉拉伸的方式驅動的,有點像人的樣子。

戴廬可:這個繩子是吧。

上海理工大學機器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 李清都:對,這個繩是代表一根跟腱,然後電機代表它的肌肉。在這個過程中,我可以簡單推一下,比如說這樣,推過來推過去,它有很好的動態平衡能力。

戴廬可:我可不敢推。

上海理工大學機器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 李清都:沒事,這種機器人,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輕量化。你推它的話,萬一推倒了,不會對人產生傷害,這個是走向家庭最重要的一關。

據中國電子學會統計,2023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839億元人民幣,在全球市場中佔比達到53%。《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分析報告》顯示,近10年中國在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上,實現了從落後到跟跑乃至領跑,人形機器人專利申請數量和有效專利數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機器人:讓我們一起運動一下。

戴廬可:啊,我太菜了。我比它還菜。

參觀了這麼多地方,

我看到了不同領域的

機器人和它們的服務。

我還和機器人打了乒乓球,

還真沒想到它能接我的球。

通過認識越來越像人的機器人,

以及通過和它們交流,

我彷彿看到了未來世界的樣子。

或許某一天,

科幻電影裡的場景會變成現實。

來源: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