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豪門級"民辦初中突然轉公,誰是下一個?

3月22日,廣州教育局發出一則消息:廣州廣雅實驗學校轉辦爲公辦學校。對於今年準備小升初的部分家長而言,無疑是一個大意外。

廣州廣雅實驗學校是廣州小升初家長羣中“豪門級別”的存在,是大部分家長心中的理想民校。豪門不是指高收費,而是亮眼中考成績。其畢業生大部分流向廣州八大名校

而廣州廣雅實驗學校改制的原因,在教育局的通告上是這樣寫的:廣州廣雅實驗學校是2002年由廣東廣雅中學工會創辦的民辦初中學校,位於荔灣區東風西路118號,租用荔灣區教育局物業進行辦學。廣州廣雅實驗學校轉辦爲公辦初中校區,符合國家相關要求,既加大了區內優質公辦初中學位供給,優化了義務教育公民辦結構,利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是增強本區人民羣衆對教育的有效獲得感的重要舉措。

2020年的民辦初中搖號招生,到今年的頂流民辦初中改制,這兩年圍繞民辦初中的政策無疑一個比一個重磅,廣雅實驗學校突然轉公,其釋放的信號是什麼?近十年來,備受關注的民辦初中今後的走向如何?

民校有多種模式,並不完全姓“民”

國有民辦、國有民辦公助公辦民助、公有民辦、民辦公助……這林林總總的名字,大家都統稱爲“民校”。其實,在嚴格意義上來說,民校有很多種模式,並不完全姓“民”。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看看一所學校的主要組成因素,就大致可以判斷它有多少種組合模式。土地、師資、資金、牌照(辦學許可證)、招生政策、品牌,把這些因素分別按照公或民開列,就可以有很多種組合。“例如土地、校舍是公的,其他是民的;又比如品牌是公的,其他是民的;又比如校長是公辦學校派過來的,其他是民的……”該業內人士表示,在民校發展初期,爲了解決學位的問題,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百花齊放。

其中,“名校辦民校“這一稱謂,尤其矚目,其性質也多種多樣。屬“國有民辦”的有南武實驗中學、六中珠江中學、荔灣區四中聚賢中學;屬“民辦公助”的有華南師大附中番禺學校;屬“國有民營”的有育才實驗學校;屬“國有民辦公助”的有荔灣實驗學校等,但都不約而同地標榜上“公字”號招牌。在民校創辦初期,公立學校往往派遣了大量的管理人員和骨幹教師“支援”民校。有的公校會派中層管理人員任職民校校長,有的公校校長甚至會兼民校校長。

2009年4月,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財政廳、廣東省人事廳門等六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清理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公辦學校的意見》第八條,規範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行爲。經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並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後,公辦學校可以作爲舉辦者之一參與舉辦民辦學校。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利用國家財政性經費(指財政撥款、依法取得並應當上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財政性資金),不得安排公辦教師到民辦學校任教,不得影響公辦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必須符合“四獨立,兩分離”的要求,即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實行獨立的財務會計覈算,獨立招生,獨立頒發學業證書,具有與公辦學校相分離的校園和基本教育教學設施。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的公辦學校依法享有舉辦者權益,提取合理回報所得的收入屬於國有資產投資收益,必須納入公辦學校單位預算,統一覈算,統一管理。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的公辦學校依法履行國有資產的管理義務,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當年,廣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在回答人大代表問題時表示, “名校辦民校”接下來只有兩條路走,一是嚴格做民辦學校,與公辦脫鉤,二是收歸公辦學校,分類處理。

“名校辦民校”轉公辦學校由此埋下了伏筆。

小區配套學校開啓了“民轉公”的序幕

“民轉公”的序幕由小區配套學校開啓。

2010年,華師附屬南國實驗學校收歸公辦,改名爲廣州市南國學校。學校地處珠江新城,濱臨珠江,原來是由南國花園開發商廣州瑞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按照廣州市規劃要求配套建設的小區中小學,辦學性質爲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發展中心及廣州瑞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根據省教育廳《關於清理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公辦學校的意見》,先後於2010年5月14日和26日分別向區教育局和政府提交了《關於移交華師附屬南國中小學的報告》,提出把華師附屬南國實驗學校移交給天河區教育局,天河區教育局接收該校改爲區屬公辦學校。

時隔六年後,《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推動全市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穗府辦〔2016〕10號)發出,明確規定規範住宅小區配套學校辦學性質。繼續清理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公辦學校。住宅小區配套義務教育階段公辦教育資源租賃期滿,當地區政府應及時收回辦成公辦學校。

廣州市內各區迅速響應。

2017年4月,白雲區政府發佈的《廣州市白雲區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便指出:爲了“滿足小區居民就近入學需求,又有效地擴充公辦學校學位,適應來穗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政策變化的需求”,將在2016-2020年期間規劃將區內9所民辦小區配套學校轉爲公辦性質。這9所學校包括明日之星藝術小學、信孚澤德中學、積德花園小學、同德南方小學、富力半島小學等等。

2018年,黃埔區怡園小學正式接管原泰景中英語小學,辦成公辦的怡園小學北校區,位於大沙東景泰花園旁,辦學規模26個班。

民校招生政策不斷收緊,名校復辦公辦初中步伐加快

政府一方面解決“有書讀”的問題,而另一方面也加緊了“讀好書”的佈局。

民辦學校在早年招生中,經歷過各校獨立考試招生、“大小聯盟”的聯考。2015年開始的面談招生是一個轉折點。根據當年廣州市教育局發佈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工作指導意見》,2015年起廣州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初中學校按免試入學原則進行招生,且不得與盃賽成績掛鉤,同時確保其招生自主權利。廣州市教育局表示,確保的三個“自主”包括:民辦學校可以自主確定招生的範圍標準,自主制定招生方案,面談規則,自主確定面談人數,面談名單。

2016年,廣州“小升初”首次實行民辦學校網上報名,公辦初中的派位和錄取工作也首次放在民辦學校的招生報名前進行,打破以往“先考民校,再等派位”的招生次序。

2020年,民辦學校首次進行搖號招生。廣州市教育局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統籌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民校100%小升初搖號、不得舉辦重點班、嚴肅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等,這也牽涉到了與之相關的各個利益方。

隨着民校招生政策的收緊,出現了“學生進不來,學校招不得”的局面。爲了緩解市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近幾年,廣州不少學校復辦了初中部。2016年,協和中學復辦初中部;2017年,培英中學、秀全中學、86中復辦初中部;2018年,華附復辦初中部;2020年,六中復辦初中部;2021年,廣雅中學、從化五中復辦初中部。

漲價”成爲民校在新政下最明顯的“異動”

“一系列招生政策的調整,一系列規範文件的頒佈,並不能簡單理解爲對民辦學校的限制,其實是政府均衡優質教育資源、規範辦學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有陣痛是在所難免的。”一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實施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禁設義務教育階段的營利性民辦學校。之後,廣東省教育廳印發了《廣東省民辦學校規範達標計劃和品牌提升計劃(2019-2022年)》,強調民辦學校的依法依規和高質量辦學。很明顯,對於高質量有特色的民辦學校,這輪的調整也是一個機遇。

回顧民校搖號首年,家長對於民辦學校的需求依然旺盛。越秀區錄取率爲10.48%。育才實驗學校是此次越秀區民辦初中搖號競爭最激烈的學校,學校計劃招生294人,卻有6104人報名, 相當於近21人競爭一個學位。報名二中應元的有3700多人,競爭比約爲16:1。荔灣區、海珠區、白雲區、天河區、番禺區、黃埔區的錄取率依次爲26.17%、25.38%、28.95%、24.98%、23.19%和12.3%。

“在新政下,通過優勝劣汰,民辦學校的數量必然會有所減少,但是市場上對高端民辦教育的需求始終會存在。”業內人士分析,民辦學校機制會相對靈活,在招聘教師、考覈教師方面有自主性,在生源均衡的前提下,師資的比拼將是學校質量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漲價是民辦學校在新政下最明顯的“異動”。從去年到今年,民校學費一片“漲聲“。如天河省實2020年初中的學費爲87000元/年,比2019年的4.9萬元上漲了近4萬元。白雲廣附實驗2020年學費爲61120元/年,比上一年的2.6萬元/年暴漲135%。

今年3月16日,番禺區發改局官網公佈了恆潤實驗學校、番禺區大石會江實驗學校、鴻翔學校等6所學校的收費標準批覆。漲幅較大的爲恆潤實驗學校和大石會江實驗學校,兩校今年學費分別比去年增長3萬元和約1萬元。

“關於民校,不少人吐槽學費貴。但其實大部分一線城市的一線民校,錢從來不是考慮的因素。如果單純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一年幾萬的民校學費,翻個五六倍也會有人買單。”一位熟知民辦學校操作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少民辦學校是爲了吸引優秀生源,爲高中生源做鋪墊。“這麼說吧,我們認可的一線民校,平均一年的學費也就是三萬多一點。按照一個班45人來算,一年的學費收入大概150萬。但是,一個班的師資配備是6名教職員工,如果僅按年薪10萬算,就已經去掉60萬,還有水費、電費、設備費、維修費、租金等等,支出非常大,並沒有盈利的空間。“該業內人士表示,民校漲價是必然的,必須要用好的薪酬待遇才能留得住好的老師。

“搶崩頭”的優質民校會否成爲過去式?

如果嚴格按照新政執行,這無疑杜絕了“掐尖”的門路。過去十多年,優質的生源確實撐起了民辦學校亮眼的中考成績單。有民辦學校負責人稱,在搖號首年,生源的確有所下滑,有的學生三科成績加起來還不如別人一門學科的分數高。照此推算,三年後民辦學校的中考成績會經歷一次“滑鐵盧”。

廣州廣雅實驗學校民轉公不是一次偶然事件,但是下一個會是誰呢?

一業內人士分析,從民辦學校各因素的構成看,名校辦的民校可能會首當其衝;再從目前市場的供需關係看,如果周邊入學需求大的,收歸公辦的可能性就大,如果周邊住宅小區少,生源不足的話,可能性就較低;第三看小區配套民校的租賃期,如果租賃期滿,學校收歸公辦的機率就大;最後是相對較純粹的民校,政府收歸公辦的可能性目前不大,但如果用了公辦的品牌,學校就得改名。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中名額優先分配給本校小升初的學生中願意直升的學生,家長在選擇小學的時候爲了避免折騰,也會向此類學校傾斜。因此,九年一貫制民校經過努力提質,也許會迎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