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震發佈系統7/23上線!測站增多、圖像3D化 震度定位更精準
▲氣象局新一代地震報告發布系統7/23上線,地震報告圖示3D化。(圖/中央氣象局)
臺灣地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相互碰撞的樞紐點上,每年平均發生的地震超過3萬次。氣象局前年起着手發展新一代有感地震報告發布系統,預計下週一(7/23)上線,除了加密測站分佈數量,也增加觀測儀器種類,未來地震定位、震度可望更精準。此外,地震報告圖也3D化,民衆更能清楚地形資訊。
氣象局地震監測課課長林祖慰說,原有地震報告發布系統包含強震站約110站,但目前測站分佈數量已加密化,數量達到150個以上,主要針對山區及各縣市測站加密補強,尤其是中央山脈,盡量減少測站分佈空缺區域,以優化地震偵測能力。
▲新系統儀器取樣率提升至每秒100點、解析度24位元(稱24位元系統),可提供更精細的觀測資料。(圖/中央氣象局)
而原地震速報系統觀測儀器取樣率爲每秒50點、解析度16位元(稱16位元系統),新系統儀器取樣率提升至每秒100點、解析度24位元(稱24位元系統),代表將可提供更精細的觀測資料,有利於地震波相判讀與中小型規模地震解析。
此外,觀測儀器種類增加,除強震儀之外,速度型地震儀、寬頻地震儀、井下地震儀與海底地震儀亦納入作爲地震定位作業,可增加對於中小型規模地震與遠震的偵測能力。
▲▼現行地震報告圖(上)與新版地震報告圖(下)。(圖/中央氣象局)
林祖慰說,新系統上線後,在整個地震監測跟發佈效能上會有提升,不過對民衆端可能不會有非常直接的感受。但這次新系統也強化地震報告中的示意圖,於地圖上增加地形資訊,讓圖像從2D變3D,民衆在視覺感受上可更清楚瞭解地震發生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