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老齡人口突破1800萬,省人大建議逐年增加省級養老服務資金投入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 廣州報道

11月26日至28日,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簡稱:會議)在廣州召開,會議聽取並審議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廣東省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專題調研報告(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2023年末,廣東全省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已達到1809萬人、佔比14.24%,65歲以上人口達1266萬人、佔比9.96%,60歲及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分別超過10%和7%,進入老齡化社會。

同時,報告指出,由於廣東全省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進程快,高齡化、少子化、家庭規模小型化日趨明顯,預計到2030年,60歲以上老年人佔比將突破20%,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爲此,報告表示,近年廣東也通過強化用地和財政保障等方式,持續加快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近三年全省累計供應養老服務用地38宗、675畝,2024年下達中央及省級養老服務體系資金9.15億元,比2023年增加1.05億元。

目前,廣東全省已建成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約2.15萬個,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310個,養老機構1651家、有牀位21.12萬張。其中,公辦養老機構983家、有牀位9.27萬張,民辦養老機構668家、有牀位11.85萬張。

同時,廣東還在持續推動醫養結合機構建設,目前全省共有醫養結合機構540家,較2023年增長28%,並逐步推進安寧療護工作,目前全省已有386家綜合醫院、188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安寧療護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亦提出,目前廣東現有的養老服務政策主要面向60歲及以上的全體老年人,對最需要關注和支持的失能老年人羣體重視不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資源大部分用於滿足活力老年人的文娛康樂需求,針對失能老年人的服務不多。

此外,機構養老服務也有待優化。調研結果顯示,廣東部分養老機構因選址、定價等達不到老年人家庭預期,牀位空置率較高,而一些地處中心城區、享受政策扶持多、服務水平高的養老機構則“一牀難求”,養老服務供需結構出現失衡問題。

爲此,報告建議,應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其中包括,逐年增加省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投入,優化資金分配方式,發揮績效評價的導向作用,推動解決養老服務工作的短板問題。同時,創新財政支持政策,探索通過超長期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融資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

針對養老服務政策體系,報告建議,應進一步完善失能老年人照護政策措施,民政、衛生健康等相關部門要加強會商研究,健全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在養老服務、社會保障等領域推動老年人能力評估結果全省範圍互認、各部門按需使用,對不同失能程度的老年人提供分級分類服務。

爲進一步提升機構養老服務水平,報告建議,應從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入手,爲公辦養老機構收住非民政兜底對象的失能老年人提供便利。同時,合理確定公建民營、民辦公助養老機構的收費指導價格,體現公益性和普惠性。支持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加大用地、資金、融資信貸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旅居養老、文化養老、健康養老等新興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