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養老金融」如何破題?

我國從輕度老齡化社會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歷時21年,明顯快於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包括老齡化絕對程度較爲嚴重的日本。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文

隨着全球老齡化問題加劇,養老金融的發展一直是國際關注的共性問題。

作爲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家庭結構和大衆生活方式都發生着劇烈的轉變,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有效性已然成爲關乎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將「養老金融」列入金融行業需要着力推進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如何破題「養老金融」大文章,市場參與者們正在積極探索和優化策略。

面對我國這樣一個龐大而特殊的市場,我們既需要打開國際視野,找到全球養老金融發展的共性問題和發展範式,少走彎路;也需要將自身置於歷史的「座標軸」之中,釐清並解決好自身的個性化問題。

近日,興業銀行與旗下興業研究公司聯合編撰的《養老金融發展白皮書(2024)》(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佈,對國內養老金融的內涵、發展狀況、市場實踐進行了深入剖析,並且總結了美國、德國、日本等海外市場的經驗,爲國內養老金融的發展提供了破題參考。

《白皮書》指出,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和比重快速上升,2023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規模已達2.97億人,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規模已達2.17億人,二者總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而從佔比來看也分別達到了21.1%和15.4%。

依據聯合國關於人口老齡化的劃分標準,中國已步入了中度老齡化社會。

更重要的是,我國從輕度老齡化社會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歷時21年,明顯快於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包括老齡化絕對程度較爲嚴重的日本。

基於這些挑戰,除了主流研究機構關注的養老金融問題之外,我國還需要將更多衍生問題納入考量,建設富有中國特色的養老金融體系。

《白皮書》顯示,養老金融的內涵主要包括養老金金融、養老產業金融和養老服務金融三個方面,涉及爲養老金多支柱體系內的養老金資產提供相關金融服務、爲居民全生命週期的各類養老需求提供金融支持,以及爲與老產業相關的企業提供相關融資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務。

從實踐來看,目前我國養老金融呈現「養老金金融框架基本成型、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仍在探索」的局面。

就養老金金融而言,我國基本完成了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的建設,養老金投資範疇也在持續擴充。截至2023年末,我國養老金三支柱體系(不含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合計餘額約爲13.54萬億元。

在養老服務金融領域,對於備老羣體和老年羣體的投資需求以及養老保障需求,我國金融機構已陸續推出養老保險、養老儲蓄/理財、養老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投資產品。

其中,養老保險產品規模超過6萬億元,在養老服務金融中佔據主要地位。

而在養老產業金融領域,則呈現「政府出資爲主導,保險公司、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特徵。

多數發達國家已經用實踐證明,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作爲「第一支柱」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障不足以支撐養老事業的長期發展。

構建包括職業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計劃共同支撐的「三支柱」養老體系,重點發展養老金金融成爲國際主流的養老發展模式之一。

《白皮書》通過剖析美國、德國和日本三國的養老金融發展歷程,爲我們提供了一些可借鑑的經驗。

例如作爲「三支柱」典型代表的美國,就是以傳統IRA賬戶爲代表的僱員自主積累,近年來逐步成爲美國養老金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過,IRA賬戶規模的擴大並非主要是居民自主繳費所驅動,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美國養老金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打通。

不少年份第二支柱的401(k)等各類養老金計劃轉入甚至佔到IRA賬戶資金來源的九成以上,這也爲我國養老金融生態的繁榮提供了參考。

就德國來看,保險始終是其養老金的主要金融產品,這與德國居民較低的風險偏好有關。但德國養老金產品的投資回報率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個人養老保險計劃對居民的吸引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有效推進各類機構廣泛參與養老金產品構建、關注養老產品的合理收益回報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與此同時,德國和日本等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通過多渠道資金支持長護險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對老齡人羣生活質量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時,這些經濟體在養老設施建設的融資上都更傾向於運用股權融資或REITs模式。由此,養老產業金融的高質量發展也需要資本市場的繁榮和發展。

結合這些趨勢,《白皮書》指出,展望未來,養老金融概念的明晰化、養老金融政策的統一化、養老保險產品的豐富化、養老金三支柱建設的完備化、養老金融與其他四篇大文章發展的融合化、以及智能養老產業產品的普惠化將成爲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3

行業樣本

伴隨着全球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和老年人口規模持續擴大,銀髮經濟正成爲一片新「藍海」。

事實上,過去一段時間內,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金融企業都在積極佈局,搶佔銀髮市場。就國內商業銀行來看,作爲養老金融先行者的興業銀行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樣本。

截至2024年9月末,興業銀行管理的50歲及以上客戶金融綜合金融資產超過1.86萬億元,客戶數超2600萬戶,佔全行零售客戶數超四成,已成爲興業銀行最爲重要的零售客羣之一。

特別是在養老金金融業務方面,截至9月末興業銀行累計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超464.8萬戶,累計繳費突破20.9億元,均居行業前列。

興業銀行之所以能夠實現行業領先,源自於其較早關注到了市場需求和客戶羣體的變化,前瞻佈局並且持續深耕。

早在2012年,興業銀行就發佈了「安愉人生」養老金融服務品牌,並逐漸搭建起以「養老保障、薪酬規劃、增值權益、活動平臺」爲支撐的「安愉人生」一站式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

加之其多年前便深刻洞悉「養老金融≠老年金融」,因此在產品體系建設上,從單純面對老年羣體延展到覆蓋不同年齡羣體養老及備老需求,積極開發可提供長期穩定收益、符合養老跨生命週期需求的差異化金融產品。

在此基礎上,隨着個人養老金業務開閘,興業銀行持續發揮自身在產品創設和同業合作方面的優勢,搭建豐富的產品貨架。

同時,通過做好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資產配置服務,推出投資建議、定期繳存等個性化服務滿足客戶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

而在更廣泛意義上的養老服務金融方面,興業銀行不僅持續增加養老金融產品供給,還大力推動全國各地網點適老化改造,爲老年客戶打造和提供增值權益,搭建老年客戶活動平臺。

換言之,興業銀行對客戶的關注不止於財富維度,還有他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具體來看,通過推進賬戶、財富、權益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形成線上線下多觸點的服務網絡,興業銀行將養老金融滲透到醫療、居住、教育、娛樂等各領域,實現客戶生活場景無縫連接,打造養老金融生態圈。

如該行已在30餘家分行成立了「安愉人生」俱樂部,爲老年客戶羣體搭建學習、交流、娛樂的平臺。

不少分支機構進一步打造屬地特色,像該行廈門分行不僅爲老年人提供無障礙通道等適老化服務設施,還通過「安愉課堂」爲老年人量身打造涵蓋手機應用、中醫養生、國學文化等多個主題的活動,讓客戶在「老有所學」之外,還能「老有所樂」和「老有所爲」。

此外,興業銀行還積極探索對不同類型養老企業進行多樣化融資支持,並且結合自身的「綠色」優勢,通過支持醫養健康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綠色」和「養老」發展的雙重目標。

就在《白皮書》發佈的同時,興業銀行宣佈將「安愉人生」服務對象擴展至個人及企業客戶,並推出興業銀行養老金融「365行動方案」,旨在爲客戶提供「365天不間斷的養老金融關懷和全方位服務」。

優質的服務離不開專業的團隊,爲進一步提升養老金融專業化水平,近日興業銀行還與中國人身保險從業人員資格項目(CICE項目)達成養老金融規劃師認證項目合作,以FAR(Financial Advisors for Retirement)養老金融規劃師課程爲基礎,聯手打造了適用於銀行系統的養老金融規劃課程,爲該行在養老金融領域的持續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興業銀行將進一步聚焦專業化養老金融服務,實現自身經營發展與社會人口結構變化的良性互動,在老齡化社會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不斷創新經營理念與運作機制,履行使命擔當,爲譜寫養老金融大文章書寫更加精彩的行業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