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次發現!志賀氏桿菌恐在臺成「超級細菌」

志賀氏桿菌。(疾管署提供)

抗生素別亂用,小心臺灣出現下一個無藥可醫的「超級細菌」!衛福部疾管署最新研究發現,「志賀氏桿菌」對巨環類口服抗生素「Azithromycin」產生抗藥性,這也是亞洲首次發現志賀氏桿菌有這種抗藥性,提醒臨牀醫師在給藥時要更爲謹慎。

疾管署發現,自2015年6月起,臺灣便陸續出現志賀氏桿菌對巨環類口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個案分佈在北部、中部都會區,1年內共出現21例,皆爲男性,年齡分佈在22~44歲,症狀包括腹痛、腹瀉、發燒、噁心、嘔吐、血便或黏液便等症狀。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志賀氏桿菌會引起桿菌性痢疾,屬於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各國、優先列入抗藥性監測的7大致病菌之一,過去在對抗志賀氏桿菌時,常用口服抗生素如盤尼西林類,但有出現單一或多重抗藥性。

自2015年起,歐洲、美國、澳洲研究報告都發現,志賀氏桿菌對巨環類口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而我國疾管署也在前年6月收集到的案例中,發現該情形,是亞洲首個發現的國家;該項研究也已刊登於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最新一期(2月號)出版的「新興傳染病」期刊。

超級細菌是指濫用抗生素,讓細菌產生愈來愈強的抗藥性,進而導致一般抗生素難以將其消滅;當民衆感染該病菌後,在無藥可醫的情況下,常因引起敗血症、肺炎等併發症而危及生命,尤其是對產婦、老人、兒童等免疫力較弱的族羣。

疾管署表示,隨着抗藥性的產生,臨牀治療志賀氏桿菌的可用藥物變少,目前國內該菌株對於「喹諾酮類Ciprofloxacin」、「磺胺類TMP/SMX」、「第三代頭孢子素」尚未產生抗藥性,但若持續產生抗藥性,未來恐面臨無藥可醫,故提醒臨牀醫師要謹慎給藥。

羅一鈞提醒,桿菌性痢疾目前尚無可有效施打的疫苗,預防方式仍以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