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手機成癮 明確禁令刻不容緩

十七日聯合報報導,立法院舉辦「過曝世代、手機成癮與校園學習」公聽會,多數專家學者認爲解決學生手機成癮問題需要家庭教育配合。筆者認爲手機成癮已是不亞於少子女化的國安問題,改變刻不容緩!

去年七月媒體報導,全球有六分之一的國家、地區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到校,或不得在上課時間拿出手機,其中法國早在二○一八年即已提出這樣的規定,之後英國、荷蘭、澳洲、加拿大、美國部分州政府等也陸續跟進,聯合國更呼籲全球皆應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今年二月,英國教育大臣公佈的教育指南中更指出,學生即使在下課或午餐時間都不該拿出手機,校長更應將搜查手機列爲學校的管教政策之一。臺灣此時纔出現這樣的討論雖有些遲,但總比繼續忽視三C對學習的危害,甚至完全不處理來得好。

歐美國家提出手機禁令後曾引起不小的反彈,來源正是花錢購買手機給孩子們的家長,反對的主要理由是安全考量。筆者身爲中學生家長,可以理解家長擔憂孩子在上下學途中的安全,也會擔心現今詐騙猖獗,上課時間無法緊急聯絡上孩子的困擾。或許直接禁止孩子帶手機到校稍嫌極端,但若無法約束孩子在校使用手機的時機,就是放任!

就筆者近幾年的親身經歷而言,即使學校訂定了在校三C用品的使用規範,但根本沒有實質效力。老師在講臺上口沫橫飛,學生眼睛盯着、手上拿着的,都是那支如同「第二生命」的手機!筆者甚至聽聞過,曾有老師以班級經營或教學爲由,將學生的手機集中保管,事後卻被學生反控毀損他的手機、要求老師賠償,甚至還有老師直接被髮狂的學生揚言控告「侵佔財產」!老師們希望孩子專注課堂學習的好意,竟被如此抹殺曲解,倒不如放任就好,何需惹禍上身?難道這是家長樂見的嗎?

曾有不少家長在親師座談會時向筆者抱怨,當他在家要管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孩子就會開始鬧脾氣、摔東西,或與家長冷戰。身爲老師的我們,在學校何嘗不是遭遇類似的問題?家長在家可以用各種手段處理孩子的問題,但學校老師現在除了「柔性規勸」或漫長的輔導,還能有什麼方法呢?

AI時代來臨,三C用品的便利可以幫助孩子有效率的學習,但絕不是毫無節制的使用。孩子的人際互動交流、課後的活動或學習,更不該侷限在螢幕上。除了家長應與孩子理性討論清楚的使用原則外,懇請大衆支持教育當局與立法院訂定出符合時代潮流的規定,明確約束與管控學生使用三C用品的質與量,而非只是用一場空泛喊口號的公聽會就畫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