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黨檢媒帶風向 葬送司法公正性
京華城弊案一再有偵查內容被特定媒體曝光,外界質疑民進黨黨檢媒一體,刻意帶風向。圖爲京華城土地。(本報資料照片)
檢廉偵辦民衆黨主席柯文哲涉及京華城弊案近2個月,一再有偵查內容被特定媒體曝光,外界質疑民進黨黨檢媒一體,刻意帶風向。學者認爲,在民主政治體制,所有案件未確定判決前,都採無罪推定,現在外界懷疑黨政檢調系統與媒體合作帶風向,這樣的手段不僅對訴訟當事人不公平,也讓偵查不公開原則變成公開的笑話。
臺藝大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表示,此案雖無法證實檢調是否泄漏消息給特定媒體,但這段時間,有媒體快速累積大量相關報導,很難不讓外界質疑黨政、檢調與媒體的關係,且已嚴重到影響民衆對偵查不公開的信心。
賴祥蔚認爲,證據真假與案件內容,須讓相關人等在法庭攻防,不是在拿到消息向媒體放話,這樣作法除對訴訟當事人不公平,「相信檢調人員也不希望偵查不公開,最後變成公開的笑話。」
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提到,在民主政治制度下,所有案件在沒有確定判決前,都採取無罪推定,但過去曾聽說,有檢察官把偵查筆錄等文件丟在垃圾桶,讓記者去看,之後發展成新聞報導,目的就是要在輿論凝聚成辦案方向。
即便檢調放消息給記者可能是種潛規則,但柯案最近傳出檢調獨厚特定媒體,何志勇說,必然讓大衆質疑執法單位的公正性。
何志勇援引政治傳播理論「框架效應」來說明,也是俗稱「帶風向」學理來源,即透過手段,讓受衆在事件的多方面像中,只看到一個角度,最後引導民衆只往固定方向思考,但這樣以偏誤協助辦案,並非合適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