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專心罰寫千次變文字獄 醫:恐造成這三大影響

醫師指出,超過孩子身心負荷的罰寫,無助於學生培養自動自發的習慣。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基隆市一名家長向基隆市議員曾怡芳陳情,孩子因上課不專心,被老師罰寫「一千遍」文字,老師遭批評過度管教,讓學生陷入「文字牢籠」。檯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表示,過量的處罰方式會扼殺孩子學習慾望,身心受影響。

基隆市議員曾怡芳於市議會質詢市長謝國樑,提及接獲市民陳情,學校老師要求不專心的學生抄寫一千遍「我會用腦思考,用智慧判斷事情究竟該不該做」、「按時完成回家作業是盡責的表現」字句,但抄寫道最後學生的字體愈來愈歪斜凌亂,且令學生寫到手軟。謝國樑當下有感而發迴應,「小時候也有受過傷害」,罰寫內容要合理、可行。

許正典說,任何事情都不能過猶不及,老師的初心是想透過罰寫讓學生專注、把寫作業當成責任,但如果處罰方式超過體力、心智所能負荷,只會招來反效果。罰寫「量」應「適當」,懲罰性抄寫超過孩子所能承受的壓力時,恐會造成三大影響,學習影響、情緒影響、關係影響。

許正典說,以基隆的個案爲例,罰寫千遍已經是一種折磨,孩子心生排斥,會更加厭惡書寫,進而討厭上學,影響學習熱忱;在崩潰的情緒下罰寫千遍之後,一寫字就焦慮不安,易產生逃避抗拒,甚至有害怕、焦慮和憂鬱等現象;不服從老師的教導、對老師有「權威畏懼症」,可能過度敏感而增加師生衝突,升上國中、高中、大學,陰影仍在。

許正典提到,學生被老師處罰,可能招到同儕嘲笑,變成另一種霸凌行爲,即使出於善意的教學矯正,造成傷害就該立即停止。在平衡拿捏之間,一定要視孩子的耐受度、抗壓性,先衡量是否可能會造成身心傷害。

臺北市語言治療師公會理事長李家泛表示,適量的罰寫被視爲教師正向管教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期望學生重複後記得學習內容的練習方法。但罰寫過量超過負荷,就會變爲一種讓學生害怕或恐懼的形式,甚至被視爲體罰。

超過孩子身心負荷的罰寫,並無助於培養自動自發的習慣,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在意的學習重點也不相同。李家泛建議,可依據孩子的個性選擇管教方式,例如選擇需要思考性的書籍閱讀或是題目作爲書寫練習,取代懲罰性的抄寫,也讓孩子主動投入練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