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丞志/臺灣目前可能有半數感染者尚未被確診出來
通常來講,「每日新增確診數」是用來衡量疫情的最重要指標。雖然它受限於檢測機臺的佈署、人力配置、以及通報流程等,可能無法在受感染的頭一兩天就呈現即時數字,但以目前來說,它仍是最具參考意義的「同時指標」。
而「死亡人數」則是屬於「落後指標」,因爲以新冠肺炎來說,絕大多數的死亡案例,通常都是在發病、確診後約 5 到 15 天這個區間過世。
所以在取樣能充分涵蓋羣體中染病者的前提下,當下的確診人數增加的趨勢,就會對應到十天後「死亡人數」的增加趨勢。
以下圖臺灣新冠肺炎疫情的趨勢來看,很清楚地呈現在進入三級警戒後的兩週,「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大致上呈現十天的時間差,說明了兩者間的趨勢吻合,大部分的感染者應該都有被抓出來。若以「致死率 (Fatality Rate)」去回推也可以得到類似的結論。
▲臺灣新冠肺炎疫情的趨勢。(圖/翻攝自徐丞志臉書)
從世界各國目前的統計數字來看,在醫療資源相對比較充沛的地區,新冠肺炎的致死率大約落在 2.0 到 2.5% 左右(注一),而臺灣在五月底那周平均每日死亡數約是 15 人,回推的每日確診數應該是在 600 到 750 人之間。這個數字雖然比起實際的確診數來說略爲偏高,卻也不是太離譜。
但是國內的疫情大約從 5/22 開始校正迴歸之後就似乎有進入高原期的趨勢,而在推移十天後的死亡人數趨勢來看,死亡數字不是持平而是持續上升。這周連續三四天死亡人數快速增加,本(6)月5日甚至一舉突破來到 38 人。就算因爲精確死亡日期不確定而把6月5日的死亡數挪一部分到前兩天去,死亡人數整體而言依然持續攀升。
▲臺灣新冠肺炎死亡累積案例已經快突破300人。(示意圖/記者陳雕文翻攝)
以每日死亡人數回推可能的實際感染人數
過去筆者曾說明過,篩檢量能決定了每日新增的確診人數(注二)。但如果因爲篩檢量或是其他各種後勤上的限制,而有太多「應該要篩而沒有去篩」的未送驗高風險羣的話,那每日確診數確實就可能失真。
簡單講,就是可能存在很多輕症或無症者並沒有被採檢,而可能導致近幾天在統計數字上看有確診者死亡率飆高的情況。
雖然各大醫療單位人力緊繃,但是目前看起來臺灣還不到所謂醫療量能崩壞的情況(國外常有報導在疫情失控區域,因爲醫療設備不足,醫生必須決定讓誰活下來的慘況)。所以致死率升高比較反映的是前段講的「應該要篩而沒有去篩」。
▲北市醫院量能吃緊。(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但死亡數字相對而言比較無法騙人,因爲現在不明病因死亡的個案都會做採檢。雖然死亡人數平常是作爲一個「落後指標」在看,此時卻可以用來回推一個多禮拜前全臺灣可能的「實際感染人數」。
加上6月5日暴衝的數字,過去五天平均每日新增死亡案例已經達到 20 人左右,考量臺灣醫療水平相對其他國家而言算是很不錯的,以 1.5-2.0 % 致死率來回推,兩週前每天的實際新增確診數可能已經有 1000 到 1300 人(參考本篇圖示)。
但實際上從 5/22 校正迴歸起,每日的新增確診數已經停留在五六百人就似乎再也上不去了,這反映出可能有一半的感染者並未被實際檢測出來。雖然這些人可能大多是輕症或無症,但仍然有一部分的人是具有傳染力的,而比較麻煩的是,這些人都會是所謂的防疫破口。
▲每日的新增確診數已經停留在五六百人就似乎再也上不去了,這反映出可能有一半的感染者並未被實際檢測出來。(示意圖/記者屠惠剛攝)
確診數可能被低估 應採廣篩抓出潛在輕症患者
綜合以上推論,國內確實可能存在有相當比例的帶原者尚未經過核酸檢測 (qPCR) 確認。建議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應該慎重考慮應擬定策略,針對較高風險的族羣,進行較大規模的「廣篩」。
筆者在 5/24 的文章中也有特別強調過,「廣篩」不是「普篩」(注三)。廣篩是在檢測量能足夠的前提之下,針對高風險的羣體去進行篩檢,儘可能地去找出潛在的感染者,及早加以隔離。這兩天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強調以「廣篩」找出隱形陽性者,而不再用「普篩」一詞(注四),政府官員們心態更趨務實也着實令人欣慰。
近期有許多不明原因死亡的案例,死後才檢測出體內帶有新冠病毒。針對該區域的居民,以及其他快篩陽性率較高的熱點區進行「廣篩」,都是相對可行的做法。
臺灣現在每天的檢測量已經來到三萬五千例,根據衛服部的說法是全臺每日最大量可以有五萬例。且近日塞車補登(backlog = 校正迴歸)的情況已經明顯少很多,說明資料上傳系統已經有大幅度的改善,而國內目前的檢驗量能已經有餘裕去進行高風險羣的「廣篩」。
在此也誠懇呼籲政府能加速動員核酸檢測量能(包括人力與機器),儘可能地從中匡列出潛在感染者,儘速進行隔離並提供妥善的醫療照顧。也唯有如此,才能在疫苗普遍施打前,以科學的方法去對抗病毒,以減緩疫情對於社會和經濟所造成的衝擊。
這場與病毒的戰爭纔剛剛開打,但只要全民齊心,我們就有信心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
▲確診者曾到過的地方都會大消毒。(圖/記者屠惠剛攝)
熱門點閱》
► 疫情下心聲》確診了會怎麼樣嗎?平靜的日常離我遠去
► 疫調可以隱瞞但病毒不會!透過污水監測有效防疫(葉庭育、黃韻如、鄭如韻)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徐丞志」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