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300論壇 談隆恩圳與竹塹城發展史

▲今日新竹300系列論壇人文歷史主題市長林智堅也與會聆聽。

振道記者林保德、蔡文綺/新竹報導

新竹市政府今21日舉辦「新竹300:人文與歷史發展論壇」,邀請《水與竹塹作者陳板主講竹塹城隆恩圳的發展歷史,他指出,隆恩圳當年不僅造就了竹塹城的良田,更使得新竹市成爲科學園區發展的基地,新竹市長林智堅近期對隆恩圳的改造,讓水圳重新被市民看見,打開的水代表了整個城市美感,也將能延續給下一代持續努力。

今日新竹300系列論壇以人文與歷史爲主題,談竹塹城與隆恩圳如何相輔相成促成城市發展,由《水與竹塹》作者陳板主講,並與IC之音副總經理潘國正新竹縣兩河文化協會理事長吳聲淼、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謝惠竹與談,市長林智堅也與會聆聽。

林智堅表示,新竹市的發展起於1718年王世傑帶領族人開墾竹塹,引頭前溪水、開鑿隆恩圳,灌溉孕育城市,但許多市民、民衆卻不太理解城市的發展歷史,本次新竹市政府於7月舉辦新竹300博覽會,號召更多市民、全國朋友來到新竹市,讓全國、全世界都看見新竹市的光榮與驕傲。

今日主講人陳板指出,新竹市非常特別,建城300多年來,未曾犯過水患,當年1718年開墾竹塹城的王世傑,其實是來自金門的漢移民,相中新竹這塊不淹水的寶地,並引頭前溪的水開闢「四百甲圳」,也就是隆恩圳的前身,讓竹塹城良田遍佈,比臺北城瑠公圳的發展更早了50年,足以證明新竹是個非常適宜人居的城市。

「隆恩圳被市民看見了!」陳板指出,因爲市長林智堅的努力,隆恩圳開始被談論,即便建設過程有各方不同見解,但過去埋在地下被認爲是「下水」的水圳,總算成爲「上水」,被市民所看見。

他指出,在任何先進國家,有打開的水讓人親近非常重要,水一旦打開了,人民就無法接受他再被蓋起來,因爲整個城市的美感都在此,隆恩圳就是如此,現在的改變只是開了頭,未來也要下一代一點一滴地去累積。

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謝惠竹曾撰寫《日治時期新竹市區水圳的變遷》,她指出,新竹市的水圳綿密,有些看得見,有些潛在地下,在日治時期時更廣泛做爲工業使用,包括引進現在位於巨城糖廠,以及釀酒廠碾米廠水車,與工業是密切連結,更造就了科學園區,但在灌溉功能式微後,卻常成爲城市的排水道,或甚至是加上蓋,現在能用各種方式讓人民知道,水圳其實與自己很接近,她樂見其成。

新竹縣兩河文化協會理事長吳聲淼說,國家與城市的發展都起於水源,不是港口 就是河岸,現在普遍對河流生態、水環境逐漸重視,但在臺灣社會習慣將不好的東西由水排掉,但同時又喜歡國外漂亮的水岸,這是需要時間逐漸扭轉的地方,新竹市在這塊做得很好,越來越多人喜歡到親水環境活動,在市長的領導下,新竹人不用到日本,就能享受與哲學之道相仿的水環境。

新竹市民政處表示,新竹300系列論壇後續兩場包括6月26日「地域性構築」請到知名建築師羣包括王俊雄林聖峰、田中央、周書賢林友寒黃聲遠林伯陽與談,6月27日「城市願景看見2050」同樣邀請建築專家談城市美學,包括曾成德、吳漢中許晉志須部恭浩、赤松珠子,歡迎市民踊躍參與。

新竹300城市博覽將於7月21日到29日一連九天舉辦,展覽主題包括光輝城市、酷暖城市、自造城市、不老城市、超萌城市、漫遊城市,以用視覺味覺互動式體驗,多面向呈現新竹的精采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