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粵商|風起ESG

爲什麼要做ESG?

這是《新粵商》在準備這一期主題的時候,編輯部的一個疑問。當然,這也是很多企業,在第一次接觸到ESG這個新名詞的一個疑問。

2024年,是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提出ESG理念和原則的20週年,也是A股的ESG報告強制披露元年。今年5月,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證券交易所發佈的《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指引》正式施行。上證180、科創50、深證100、創業板指數的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450餘家公司被納入強制披露名單。其中,也包括了不少粵企。

ESG字面意思是這樣解釋的:即環境、社會和治理,要求企業在發展的同時更注重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維度的投入,在追求經濟回報的同時綜合考慮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的長期價值。

但是對於不少企業來說,有在觀望,有在探索,也有不解:ESG能夠幫助企業創造哪些價值?是不是成本會增加?投入ESG之後的ROI如何,多長時間能見效?這些,都是企業實實在在關注和關心的。

帶着這些問題,我們走訪對話了廣州、深圳、佛山、珠海、香港的企業家,以及連線採訪了全國各地的行業專家。

在珠海,作爲全球首家獲得國際權威評級機構最高ESG評級AAA的中國製藥企業,麗珠集團在實踐中意識到,ESG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和具體業務息息相關的,推動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在深圳,沃特股份堅定相信科技創新的力量,還要以個體撬動整個創新生態鏈條;在廣州,星輝娛樂認爲人工智能所帶來的科技變革席捲互聯網行業,要在發展中尋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平衡點;起步於香港,紮根於內地的新世界中國告訴我們,良好的ESG管理是基業常青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來,多個部委頻出政策推動可持續信息披露。6月,國資委發佈相關指導意見,推動央企上市公司加強高水平ESG信息披露。緊接着,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徵求意見稿)》,這被視爲我國企業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的頂層設計文件,也預示了ESG信披的大勢所趨。

不過,我們也要意識到,ESG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關於長期主義的議題,要與自身的業務和優勢相關聯,找到實際的落腳點,既能促進業務發展,又能回饋社會。

另一方面,ESG和自身業務應該是形成相輔相成的合力。如果ESG表現好的公司在財務上沒有回報,那麼ESG難言持續。只有創造價值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纔可持續。

而且,我們更希望看到,共建ESG生態圈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一句口號,在這個生態圈中,上下游企業也是命運共同體,只有生態花園裡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整個生態系統才能欣欣向榮。

再回到開頭那個問題:“爲什麼要做ESG?”

或許可以從馬蔚華這句話中找到答案:“一個好的企業與一個偉大企業的區別就在於,好的企業可以爲社會奉獻好的產品和服務,而偉大的企業還要儘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