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小院”拓展文旅新業態

青石板路、黃牆黛瓦,一排排豫南民居屋後古木參天,樹旁溪流潺潺。“每到週末、節假日,這些小院的人氣非常旺。”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田鋪社區黨支部書記韓啓俊說。

近年來,信陽的小院經濟發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建成並投入運營的“信陽小院”總計136家。2024年,共接待遊客近2000萬人次,帶動周邊羣衆直接就業約3萬人次。

蹚出發展新路徑

“過去,這兒冷冷清清,放眼望去盡是破舊房屋。”韓啓俊輕輕撫摸着一面斑駁的牆壁回憶道。在新農村建設與城鄉融合發展的浪潮中,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完善,然而卻出現了新的難題:村子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就業機會少,這些問題猶如一道道枷鎖,扼住了村莊發展的咽喉。

信陽坐擁得天獨厚的綠水青山,怎樣才能讓百姓的日子如芝麻開花般節節高呢?

信陽市委、市政府積極謀劃,對閒置土地等資源展開科學合理的規劃佈局,投入資金用於鄉村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大力推進“五美庭院”建設,巧妙利用廢舊物品打造獨具特色的庭院微景觀。同時,通過政策扶持、資金補貼、技能培訓等一系列舉措,充分點燃年輕人回鄉投身生態產業發展的熱情之火。

然而,發展轉型路並不平坦。拆除牛棚豬圈時遭遇阻力,徵地工作也難以獲得村民同意……工作推進困難重重。此時,各鄉村黨員幹部帶頭拆除自家的牛棚豬圈,並改造房屋,還組織村民到外地參觀學習,讓大家直觀感受美麗鄉村帶來的“美麗經濟”。村民們眼界拓寬後,有的將舊院落改造成特色民宿,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有的把自家院落出租給合作社經營,獲取租金和分紅收入。此後,投身鄉村小院建設與運營的人越來越多。

路子對了,信心更足。如今的信陽,已構建起以豫南特色院落空間及其周邊山水爲載體,以美食、品茗、民宿爲主要功能,集特色種養、鄉村旅遊、城市休閒、文化文創等於一體的新場景新業態——“信陽小院”。

打破同質化困境

“不是隨便弄個小院就能產生效益的。”沿着稻田邊的小路前行,推開竹門走進院子,“有稻山房”民宿主理人黎傑正與三五好友圍坐在一起煮茶。這座小院,承載着黎傑對茶旅融合發展的思考。

武漢遊客張斌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專程趕去拍攝“信陽小院”風光。不過,他很快發現,這些小院提供的服務極爲相似。“售賣的土特產如出一轍,就是普通農家樂的水平。”

洛陽遊客郭曉衛也有過一次“遺憾之行”。聽聞信陽山水如畫,民宿舒適愜意,郭曉衛便自駕前往信陽。他挑選了幾家“網紅”小院,體驗感卻相差無幾。

張斌與郭曉衛的經歷,印證了信陽市委政研中心、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調研組的一份報告內容。報告提出,部分“小院”直接照搬其他地方成熟的場景佈置模式,缺乏持久的吸引力。沒有獨特的文化標識,營銷手段也較爲陳舊……單純複製“田園風光”的小院,註定難以將“流量”轉化爲“留量”、把“頭回客”變爲“回頭客”。

“信陽小院,理應爲消費者帶來‘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暖’的獨特體驗。”在信陽市制定《關於實施大別山百家主題民宿示範工程的十條意見(試行)》期間,召開了多場行業務虛會,邀請省內外專家以及民宿協會代表參與討論。會議提出,要藉助“文化賦能”和“數字營銷”打破同質化困境。

比如,“小院+休閒體驗”型的豫茗茶莊園,功能分區明晰,以“茶”爲核心主題,配備茶飲、茶宴、茶宿等服務;“小院+藝術體驗”型的歸拙園,舉辦沉浸式非遺演藝、傳統炒茶體驗以及非遺美食品鑑等活動。與茶文化、紅色研學、非遺體驗等相互串聯,“信陽小院+”主題線路正不斷拓展延伸。

有了文化內核,“庭院經濟”催生出更多業態,總有一款能契合遊客內心深處的嚮往,成爲人們心靈棲息的詩意角落。與此同時,從過去的“各自爲政”轉變爲如今的“串珠成鏈”,“信陽小院”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以及區域聯動,成功實現了集羣化發展。

多政策助力破局

春來甘衝村松林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院落裡各類花朵競相綻放,遊人絡繹不絕,裝修工人在幾間木屋內忙碌。

“今年春節假期,平均每天接待前來吃飯的遊客400人次。”松林苑主理人劉存說,秉承“自然田園詩意+現代智能科技”的設計理念,目前松林苑二期在建的9間全屋智能民宿正在緊鑼密鼓地裝修。

小院雖小,投資可不小。“每一步都需要用到錢,比如說園林設計與建設、室內裝修和佈置,以及後期智能家居的置入。”劉存說,“當初預算500萬元,沒想到最終卻花了2000多萬元。”

縱觀諸多信陽小院,大抵可分爲“自建自營”“村民+主理人”“村集體+平臺公司+主理人”三類,而最突出的問題依然是“人、錢、物”的短缺。面對這些難題,該如何破解?

——委託專業金融機構設立資金專戶,以政府扶持資金作爲啓動引導,多渠道募集資金爲“信陽小院”建設提供低息貸款,並通過供應鏈金融支持,幫助創客解決資金難題;

——發佈“大主理人招募”計劃,精準招引具有行業經驗和文化契合度的主理人,與農戶合作運營“信陽小院”,並通過股權、績效等形式與主理人深度捆綁,確保項目的長期穩健發展;

——以村集體爲基礎,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系統摸排長期閒置或利用率較低的資源,引導村民以入股或委託管理的形式,將資源交由資產管理公司統一優化整合……

信陽文旅的宗旨是,讓年輕創客、農戶以及村集體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方寸地成了聚寶盆。這些小院不僅爲老區民衆提供了就業機會,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城裡人前來尋找心靈的棲息地。記者看到,遊客在這裡品嚐農家美食,感受鄉村文化……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已然鋪展開。(經濟日報記者 夏先清 楊子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