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司改7年綠友友 人民不埋單

司法院大法官前排左起林俊益、吳陳鐶、蔡烱燉、許宗力、黃虹霞、蔡明誠、許志雄。後排左起蔡宗珍、呂太郎、黃昭元、黃瑞明、張瓊文、詹森林、謝銘洋、楊惠欽。(司法院提供)

15位大法官任期

蔡英文總統執政逾7年,15位大法官都由她提名任用,獲青睞出線的法界人士,不是太陽花時期聲援的學者及律師,就是與綠營交好的法官或檢察官,這樣「綠友友」的司法人事,無怪乎人民會對民進黨政府的司改成果無感。

7年前蔡英文就任總統後,原本提名公懲會委員長謝文定爲大法官及司法院院長,但在綠營法界人士臨時組成的「監督聯盟」批判下,硬是搞掉謝文定,改由「回鍋大法官」許宗力擔任司法院長。

許宗力上任後,推動司改國是會議及研議一連串的司法改革,其中憲法訴訟及國民法官參審制度,被認爲是一劑強心針,以挽救低迷不振的司法信任度。

未料,憲法訴訟從去年至今,多起高度政治性的判決,諸如攸關人民食安的萊豬釋憲案,及關係着全臺農民用水權及水利會員權益的《農田水利法》修法,立場偏綠的大法官們依據人數優勢,總是作成符合執政黨政策,作出裁判,讓大法官及憲法法庭被外界譏諷爲「立法院司法局」。

大法官因負責解釋憲法,對於國家發展之影響,不下於總統,且因須做出終局判決,更有一槌定音的分量。但悲哀的是,大法官基於顏色,已淪爲執政黨政策背書的橡皮圖章,司法的天秤已爲特定政黨而傾斜,這樣的司改政策,砸下重金及人力等資源,但人民無感、不埋單,導致迄今人民不信任司法,無法有效提升司法信任度。

在目前一片「綠友友」的司法界中,司法所標榜的公平正義,將隨着執政黨的立場而有不同解釋,包括陳致中等人想要爭取的《選罷法》排黑條款釋憲等,恐難獲得司法正義,臺灣的司法恐將只剩下一種顏色,容不下多元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