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會不會步房地產後塵,成爲泡沫破裂,最後全民買單?

新能源汽車這幾年是真火,滿大街跑的“綠牌車”越來越多,感覺一夜之間就從燃油車時代跨入了電動車時代。

各種新的制車企業輪番登場,傳統車企巨頭也紛紛下場,生怕錯過這波時代紅利。

一時間新能源賽道熱鬧非凡,簡直堪比當年的房地產市場。

多種多樣的補貼政策更是讓人動了心,購置稅減免、地方補貼,真金白銀地砸下去。

資本市場更是瘋狂,新能源車企的股價也是一路狂飆,不過熱鬧過後是不是也該冷靜思考一下。

這些新能源汽車,會不會像之前的房地產一樣,最終吹出一個巨大的泡沫,然後留下滿地雞毛,最後還得拉上全民買單呢?

繁榮的表象

2010年新能源汽車還是個沒有太多人關注的新鮮的東西,政策補貼這個概念也纔剛剛開始試探性地伸出橄欖枝。

那會兒比亞迪還在摸索混動技術,特斯拉也纔剛交付Roadster沒多久,誰能想到十幾年後,這新能源汽車市場會變得這麼熱鬧。

當年街上跑的新能源車,除了比亞迪的一款之外,幾乎看不到其他身影,那時候大家對電動汽車的印象,還停留在“老頭樂”的階段。

但是政策這股東風,一旦刮起來威力就註定不會小。

從國家到地方,各種補貼政策都開始往外涌現,購置稅減免、充電樁補貼、地方牌照傾斜,真金白銀地砸下去,消費者也開始慢慢動心了。

這一動心不得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狂飆突進”,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300萬輛,市場滲透率超過12%。

對比2015年也就1%左右,是翻了十倍都不止,短短几年時間,這種“新車”就從邊緣角色,一躍成爲市場的新寵。

其中造車新勢力可謂功不可沒,“蔚小理”三家領頭羊,更是上演了一出從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的“造富神話”。

他們憑藉着創新的互聯網思維、高端的品牌定位和智能化的技術,迅速搶佔了市場份額,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潛力。

除了這些新興的企業,一些老牌的制車企業也開始有了不安穩的感覺,加入轉型,推出自己的新能源車型。

電池廠、電機廠、充電樁企業也跟着遍地開花,整個產業鏈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當然這場新能源汽車盛宴的背後,除了政策和資本的推動,技術的進步也至關重要。

電池技術的不斷突破,續航里程越來越長,充電速度越來越快,成本也越來越低,這些都爲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泡沫的隱憂

熱鬧勁兒一過,殘酷的市場競爭和潛在的風險就會慢慢浮出水面,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產能過剩。

現在各個車企都在大張旗鼓地規劃產能,各種宏偉藍圖看得人眼花繚亂。這個百萬輛,那個千萬輛,這些規劃產能加起來,數字簡直嚇人。

可實際情況是,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纔剛突破300萬輛,就算到2025年市場需求能翻上幾番,但這樣龐大的產能市場真的能消化得了嗎?

這就像一場殘酷的“大逃殺”遊戲,能堅持到最後,笑到最後的,纔是真正的贏家。

現在的新能源車企,大部分都還在燒錢階段,盈利模式模糊不清,技術路線也搖擺不定,全靠資本市場源源不斷的輸血才能勉強維持運轉。

一旦資本的熱情冷卻下來,“去補貼”時代來臨,市場需求下降,那最不願意發生的價格戰就不可避免了。

前幾年也有一些曾經風光無限的造車新勢力,融資、上市、發佈新車,各種高調亮相,可如今有的已經銷聲匿跡,有的苦苦掙扎在生死邊緣。

甚至有的要靠着抱大腿才能勉強活下去,這血淋淋的現實,足以證明這個行業競爭有多麼殘酷。

這情景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想當年房地產市場不也經歷過這樣的瘋狂嗎?投資過熱、盲目擴張、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工地。

結果泡沫破裂,留下了一堆爛尾樓和一堆債務,只能全民買單。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各種優惠政策、補貼扶持,不少地方政府都把新能源汽車產業當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寄予厚望。

如果新能源汽車市場真的像房地產市場那樣,出現泡沫破裂,那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新能源汽車畢竟代表着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在節能減排、綠色出行方面有着重要的意義。

泡沫破裂誰來買單?

如果新能源汽車的泡沫真的破裂了,那後果就不太好收拾了,到時候誰來買單?首先遭殃的肯定是那些激進擴張、技術實力不足的車企。

本來就靠燒錢活着,一旦市場環境惡化,資金鍊斷裂,工廠停擺,員工失業,甚至破產清算,這些都不是什麼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到時候不是簡單的關門倒閉那麼簡單,牽扯到的一系列的相關產業,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絕對不會是一個小數目。

那些曾經瘋狂押注新能源汽車,夢想着“一夜暴富”的投資者,也要做好虧得底褲都掉的心理準備。股價暴跌投資打水漂,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後果。

當然消費者也難免受到波及,花了大價錢買了車,結果車企倒閉了,售後沒保障,維修保養都成了問題,到時候想哭都沒地方哭。

萬一汽車的核心技術,比如電池、電機、電控這些,都掌握在國外的巨頭手裡,到時候被“卡脖子”,那就更難受了,只能受制於人。

那怎麼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加強行業監管至關重要,不能再放任一些企業盲目擴張、虛假宣傳、玩弄金融遊戲了。

要建立健全的行業規範,引導企業理性投資,把錢花在刀刃上,踏踏實實搞研發,提高技術水平。

對於消費者來說,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花裡胡哨的宣傳忽悠了,要選擇那些真正有實力、有技術、有未來的車企,買那些質量可靠、安全性能好的車型。

結語

新能源汽車這波浪潮來勢洶洶,它是引領未來出行革命的先鋒,還是下一個全民買單的泡沫?

既要看到它蓬勃發展的態勢,也要警惕潛在的風險,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加劇、技術路線之爭、盈利模式的探索,這些都是擺在新能源車企面前的難題。

別忘了當年房地產市場特別火爆的時候,根本也沒有人預料到會有泡沫突然爆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