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易引血栓致中風 「控心律」死亡風險大降24%
▲心房顫動易引血栓致中風,「控心律」死亡風險大降24%。(圖/臺北榮總提供)
心房顫動是指心房快速而不規律的跳動,此時血液流動不佳,容易造成血栓,甚至引起腦中風,臺北榮總分析健保資料庫中近30萬名心房顫動患者資料,發現接受「乙型阻斷劑」控制心跳速度的病患,相較於未使用的患者,死亡風險下降了24%,但使用黃毛地控制心律,不但沒有好處,死亡率反而增加了12%。
臺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趙子凡表示,心房顫動也常合併心跳過度,若不加以妥善控制,長期下來,會大幅增加心臟衰竭的危險。因此,心跳速度的控制與中風的預防,是照顧心房顫動病患時,很重要的課題,但過去並沒有醫學證實,控制心律能改善病患的預後。
臺北榮總團隊發現,臺灣心房顫動病患中風的風險,比西方人高出2倍以上。臺灣帶有中風危險因子的心房顫動患者中,每年中風的風險爲2.55%~2.75%,其中以年紀超過65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高。趙子凡建議,糖尿病換若並有心房顫動,應考慮長期接受口服凝血藥物,以預防中風的發生。又由於臺灣發生心房顫動的中風比率,從50歲後便有顯著的增加,趙子凡也提醒,在照顧年輕心房顫動患者時,也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由臺北榮總陳適安教授所領導的心律不診團隊,近2年研究心房顫動多有成就,不僅在今年接連耕登在心臟學界重量級的期刊「J Am Coll Cardiol」和「Circulation」上,國際醫學媒體「Medscape」更以專題報導各種危險因子與各年齡層中風危險性的分析,成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