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 預防心血管疾病 首重控制血壓
新北市一名70歲老翁近日出現反應遲鈍、經常發呆,甚至有時候會突然跌倒的狀況,經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恩主公醫院醫療團隊發現老翁左頂葉曾經腦中風,但患者與家屬皆不清楚。(恩主公醫院提供/柯毓庭新北傳真)
前交通部長郭瑤琪因主動脈剝離緊急送醫,搶救1天后因病重由家屬同意移除維生系統不治。輔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遊皓鈞指出,主動脈剝離好發在半夜和清晨,典型症狀則是前胸痛到後背,但並非每個患者都會有典型症狀,也可能會有胸悶痛、心肌梗塞、中風、下腹痛、腳突然沒力的情形發生,不同部位的血管因剝離受到影響,就會有相對應的症狀,也會增加診斷上的困難。
遊皓鈞說,主動脈剝離常見的發生原因分爲先天及後天,如先天性心臟病,像是馬凡氏症候羣這種結締組織異常的疾病,後天則可能是因爲抽菸、高血壓控制不良,或是糖尿病、血脂肪也都是危險因子。
遊皓鈞教導民衆預防心血管疾病,首先就是控制高血壓,維持穩定正向的心情,心跳血壓會比較正常,再來就是要有充足的睡眠,最後就是規律的運動,在飲食上也要控制少鹽少油,由於高血壓定義已從收縮壓140下修到130,若無法控制血壓,就要尋求專業醫生協助。
新北市一名70歲老翁則是近日出現反應遲鈍、經常發呆,甚至有時候會突然跌倒的狀況,恩主公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醫師李君右表示,診斷後研判中風造成的神經受損是導致癲癇的主因,經過接受抗癲癇藥物治療,約2到3周內病情明顯改善。
李君右說,雖然癲癇的好發族羣主要包括10歲以下兒童、60歲以上老年人,但其實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受到影響,若出現常無故發呆、短暫失神、記憶斷片,或是有突然的無力跌倒現象,就有可能是癲癇發作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