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佩霓愛貓寫貓不養貓

知名藝評策展謝佩新作貓非貓》以「貓」爲觸媒,透過與貓的偶遇,攝下貓眼的凝視,記錄腦中閃過的吉光片羽,串連起自己的生命經驗。(趙雙傑攝)

藝評家謝佩霓愛貓,對於貓的一切如數家珍,而她知道的奇聞軼事,可不只是「海明威養了一隻六趾貓」而已。她用貓爲野史中的武則天平反,寫羅丹才華洋溢的情人卡蜜兒滿室浪貓共處的淒涼景象,又寫建築大師柯比意爲家人和貓打造的住宅。新書《貓非貓》(大塊文化出版)就像一座巨大的貓咪博物館,每篇文章都是一個與貓相關卻又主題各異的展間,她是策展人,引導讀者踏入貓的異想世界

身爲策展人 多隱身幕後

謝佩霓在3000字散文裡旁徵博引,知識量滿載,讀來卻沒有壓力,「身爲策展人,就是一個caretaker(照顧者),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隱微的部分,再把這些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展現出來。鬆鬆軟軟的,像人逛博物館一樣,從哪裡開始切入,都不可控,也像跟着野貓散步,東看西看,會看到各種不同的驚喜。」

提到謝佩霓會出現很多關鍵字,她從小生長在藝文世家,曾赴比利時留學,到世界各國參與人道服務工作,後來成爲藝評家、策展人,策劃臺灣許多大型藝術展,也是將許多國際藝文資訊引進臺灣的先鋒,投身藝文領域已經30年。當鎂光燈關注藝術家,她多半隱身在後方,透過策展展現的觀點,留下屬於她的浮水痕。

在謝佩霓筆下南丁格爾、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奈良美智、荒木經惟、金基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綠珂,甚至是鄧小平,都跟貓有關。例如鄧小平那句著名的「不管黑貓白貓,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其實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的故事〈驅怪〉:「黃狸黑狸,得鼠者雄。」而鄧小平的夫人也曾證實,他最愛讀「寫鬼的書」,尤其《聊齋志異》,連出差都會帶着當讀物

表象背後 有各種可能

謝佩霓把這些看似獨立的事件連接起來,寫出讓人拍案叫絕的新解,但她不是擅自連結、口說無憑,「我手上有很多第一手資料,都是有根據,才能說相關。」她把吸收的資料抄寫在筆記本里,按時間順序收好,需要的時候回溯,再用便利貼寫下關鍵字,把點與點相連,組織成各種觀點,在文章裡交織成網。

謝佩霓表示,就像一個三棱鏡,把白光分成七彩霓虹,再收束成白光,「我希望大家不要只知道表象,只看到標籤。在表象的背後還有各種可能。我不想去反駁、否定別人的意見,只想讓大家知道,看待一件事情,其實還有更多不同的觀點。」

另一個與謝佩霓相關的關鍵字是小臉症,即使從小到大接受多次顱顏手術,在外表上還是與旁人不同。幼稚園時被同學嘲笑的經驗,讓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與其他人不同。但當她看見媽媽爲自己的遭遇哭泣,她也下定決心要爲別人而勇敢。

自承生物愛養動物

謝佩霓表示,自己到哪裡都是一個人,但透過閱讀和藝術,她彷彿被那些已經過世的大師們召喚、附身,成爲這些訊息載體,「當一個人知道得夠多的時候,就會發現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存在。我們都只是傳信者,我只能期待,現在記錄下的文字、想法、觀點,未來會有人接到,並且傳遞下去。」

雖然謝佩霓自承是「生物控」,從小愛養各種小動物,她也被說像貓,偏偏就是與貓無緣。她寫貓,拍下與她有緣的貓的照片,甚至家中也會有浪貓跑來生一窩小貓,但她家就是不養貓。她表示,一來家中有養鳥,不方便再養貓,二來她更喜歡浪貓的自然姿態,「如果每個生命都只能陪我一段,那我跟着浪貓散步、拍貓寫貓,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