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大"艦 本領不凡
在海軍裝備序列裡,護衛艦一般扮演着“帶刀侍衛”的角色。通常,這些“侍衛”比較多能,如用來反艦、防空、反潛、巡邏等等。新加坡的可畏級護衛艦亦是如此。不同的是,該級護衛艦爲適應任務需求,對局部能力進行了強化,從人們印象裡的配角升格成了該國海軍裝備的主力。
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東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該國長期保有一定海軍規模。進入21世紀,該國決定“升級”海軍艦艇。在競標的美國、瑞典、法國生產商中,他們選定了法國造艦局,在拉斐特級護衛艦基礎上建造可畏級護衛艦。
既然是用作主力戰艦,與拉斐特級護衛艦相比,可畏級護衛艦的火力明顯有所提升。除裝備有76毫米艦炮、魚雷發射管、“颱風”遙控武器站、艦載直升機等火力裝備外,與“前身”拉斐特級通常只配備一座八聯裝的近程防空導彈不同,它的垂直髮射裝置可以裝填“紫菀”15和“紫菀”30防空導彈,兩者結合可撐起多層次的區域防空保護傘。在反艦武器上,它選用了四聯裝的“捕鯨叉”導彈。由於留有足夠空間,目前艦上所裝的兩座“捕鯨叉”導彈系統,可輕鬆擴展至6座,使火力猛增。
可畏級護衛艦在隱身方面沒少下功夫。除吸收拉斐特級護衛艦在這方面的設計經驗外,可畏級護衛艦採用封閉堡壘式上層結構,與船舷渾然一體。上層的船樓以一定傾角向內收縮,將艦面上的武器裝備大部分“吞進”艦體舷牆之內。艦橋前方與兩側都有方形玻璃窗,這一設計可爲官兵提供更寬廣的視野,在航運繁忙的馬六甲海域特別實用。由於玻璃及窗框部位噴有隱身塗層,這使得排水量爲3200噸的可畏級護衛艦雷達截面僅相當於平常的400噸級巡邏艇。
僅擁有強大火力,還難以使可畏級護衛艦擔起重任。所採用的“武仙座”相控陣雷達和先進艦艇指揮控制系統,使它“腦筋靈活、耳聰目明”。其自動化程度之高,使它僅需拉斐特級護衛艦一半的兵力就可操控。
動力系統上,它採用分佈式設計理念,且關鍵部分可互爲備份,這使它能“輕傷不下火線”。戰情室被設計在水線以下,這種設計使作戰指揮人員在艦艇遭到來自空中和水面的打擊時,仍有較大概率存活並繼續發揮作用。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可畏級只是一型不大的護衛艦。這樣的體量與火力,一旦遇上“大傢伙”“狠角色”,它們就會處於險境。不過,最適合的纔是最好的。對新加坡來說,在東南亞範圍內,可畏級護衛艦仍然是該國可以依仗的海上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