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醫療忽然火爆起來!

1

疫後復甦+暑期旺季,大消費產業的勢頭越來越好。

疫後復甦是個長邏輯,中線來看,最值得關注的將是暑期消費,暑期消費有哪些?

1)旅遊類:航空、機場、酒店、景點。

暑假本來就是親子游的旺季,昨天出臺的行程碼取消星號標記,對跨省異地旅遊的促進作用尤其明顯。

這意味着,即使出發地出現疫情,你在異地旅行時,也不用再被嚴格限制或隔離了。

據媒體報道,6月29日宣佈即日起取消“星號”標記後,同程旅行大數據顯示,消息發佈半小時內,機票搜索量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180%,酒店搜索量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220%。

2)飲食類:餐飲、啤酒、飲料、零食、奶茶、滷味、調味品。

飲食類有兩條主線,一條是由出行(旅遊、聚會、宵夜)增加帶動的餐飲、零食、飲料、滷味等;

另一條是由氣溫上升帶動的啤酒、飲料消費。

另外,餐飲消費的增加,將帶動調味品的需求增長,是很多人忽略的隱線。

以海天味業爲例,其餐飲渠道的消費佔比高達60%,尤其是很多複合調味品,基本上都是飯店在使用。

3)醫療類:醫美、眼科、牙科、生長激素、抗過敏藥

每年一到暑期的時候,醫美行業就會迎來一波客流高峰。

大多數學生黨都是來解決一些皮膚上的問題,也有一些會來做鼻子、眼睛、牙齒相關的整形項目。

根據2021年的數據,醫美消費者中,95後佔比36%,00後佔比19%,兩者佔比高達54%。

另外,暑期出遊過後,蕁麻疹、拉肚子等疾病也會增加,帶來了抗過敏藥、腸胃藥等的一波消費旺季。

4)其它類:電影、遊戲、電子產品、防曬化妝品

年輕人聚在一起,最常見的消費就是看電影、玩遊戲,男生買電子產品,女生買防曬化妝品。

2

今天重點聊聊眼科行業的機會。

在青少年的常見疾病中,眼科疾病的佔比最大,市場規模最大。

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我國近視人口從2016年5.4億人迅速增加至2020年6.6億人,全國人口近視發生率由39.2%升至47.1%,近視人數不斷增加。

在2020年,我國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爲52.7%,世界第一;

其中6歲兒童爲14.3%,小學生爲35.6%,初中生爲71.1%,高中生爲80.5%,近視低齡化現象嚴重。

近視問題嚴重,需求當然很大。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9年國內眼科藥品市場規模達到28億美元,預計將於2024年和2030年分別達到59億美元和169億美元(預計2024~2030 CAGR爲19.1%);

2021年國內眼科器械市場規模達到25億美元,2024年和2030年將分別達到40億美元和78億美元。

眼科主要由三條賽道組成:藥品、器械、醫院服務。

1)藥品

阿托品滴眼液,是一種可以使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鬆弛,在兒童近視控制上有良好效果的藥品。

據新加坡眼科研究所(SERI)的ATOM2臨牀實驗研究,低濃度0.01%阿托品可平均延緩近視進展的60%,且副作用相對較小。

該藥目前在新加坡、印度、中國臺灣、日本等已先後批准上市,但國內尚未獲批。

其中,興齊眼藥、歐康維視兩家公司已進入低濃度阿托品臨牀III期實驗,有望率先獲批上市。

2)器械

第一種器械,是角膜塑形鏡。

角膜塑形鏡又稱OK鏡,通常在晚上睡覺時配戴8-10小時,通過睡眠時眼瞼的壓迫來達到塑形效果,達到矯正近視的作用。

國家衛健委2018年發佈的《近視防治指南》指出,長期配戴角膜塑形鏡可延緩青少年眼軸長度進展約0.19mm/年;延緩35%~60%近視進展。

目前,我國角膜塑形鏡行業消費量由2011年14.9萬副增長至2015年64.3萬副,2011-2015年CAGR超40%。

2020年中國大陸角膜塑形鏡滲透率(1.26%)低於中國香港的9.70%、中國臺灣的5.40%以及美國的3.50%,還有很大的滲透率提升空間。

從行業格局來看,國內市場共有10家角膜塑形鏡生產廠家獲得CFDA認證,大陸以外廠家7家,大陸廠家3家(歐普康視、愛博醫療、天津視達佳)。

按照2018年角膜塑形鏡銷量口徑,國內角膜塑形鏡市場CR5超過80%,競爭格局較爲集中。

歐普康視作爲國內角膜塑形鏡龍頭企業,市場佔有率超過24%,居國內第一。

第二種器械,是離焦鏡。

離焦鏡通過在視網膜前的光信號,達到延緩眼軸增長的目的。

根據一項在香港理工大學開展的研究,結果表明佩戴近視離焦鏡相比普通框架眼鏡的青少年其近視進展約慢52%,眼軸伸長約少62%。

國內市場目前主要有蔡司成長樂、豪雅新樂學、依視路星趣控、明月輕鬆控等品牌,整體以外資品牌爲主。

明月鏡片的明月輕鬆控於2021年上市,價格具備一定優勢。

兩種器械比較,由於在控制度數方面,OK鏡效果優於離焦鏡,如果符合篩選條件,醫院一般會推薦OK鏡。

但OK鏡的使用存在着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清潔養護過程繁瑣、需要定時到醫院複查以及價格昂貴等問題,離焦鏡也有它的優勢。

首先是渠道上,由於不具開展OK鏡業務的資質,普通眼鏡店在涉及到青少年近視防控時,會優先推銷離焦鏡。

其次是使用門檻上,離焦鏡片驗配簡單,同時具有舒適度高、護理簡單等特點,使得它在下沉市場、低齡兒童市場的消費頻率會更高。

3)醫療服務

近視問題可以通過佩戴眼鏡、藥物治療、接受屈光手術三種方式來解決,前兩樣主要用於眼球發育尚未完全的青少年,發揮一定的防控及延緩作用。

但要實現完全有效的恢復視力,只能通過屈光手術,目標人羣主要是成年人,包括大學生。

2021年,我國每千人近視手術量僅爲0.7人,僅爲美國的四分之一,滲透率還有很大上升空間。

從增速來看,根據全國龍頭愛爾眼科數據,2018-2021年在中國境內的愛爾眼科醫院接受近視手術的有效眼數分別爲25/34/43/53萬眼,2021年較2018年實現翻倍以上增長。

屈光手術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全飛秒激光小切口基質透鏡取出術(SMILE,簡稱:全飛秒);更微創,無痛感,目前升級的主流方向。

第二種,飛秒激光聯合準分子激光手術(FS-LASIK,簡稱:半飛秒);國內目前滲透率最高的術式,佔比大約一半。

第三種,經上皮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T-PRK,簡稱:全激光準分子)。早期技術。

第四種,可植入式人工晶體接觸鏡手術(ICL,簡稱內眼手術)。成本最高,滲透率最低,發展潛力較大。

幾種手術中,當下升級的主要方向是全飛秒和ICL內眼手術。

眼科醫院這個領域,關注愛爾眼科一家就夠了。

不過,ICL內眼手術不僅需要醫院的服務,還可以關注人工晶體的進展。

ICL手術,是在眼球的晶狀體前表面和虹膜後表面之間植入帶有一定屈光度數的人工晶體,來達到糾正目的。

因此,與激光手術相比,ICL手術有兩大優勢:

第一,晶體植入術具有可逆性,後期ICL晶體可取出。

第二,高度近視患者受中央角膜厚度的限制,角膜屈光手術的角膜切削量不能完全矯正近視度數,而ICL手術在保證角膜完整性的基礎上,保留了原有的透明晶狀體,成了高度近視患者最佳的屈光手術方式選擇。

目前ICL人工晶體被美國的STAAR公司壟斷,國內有兩家公司在進入。

昊海生科,其控股公司愛晶倫生產的依鏡牌ICL晶體,於2009年獲得CFDA認證進入市場,第二代產品性能接近STAAR公司第五代產品;

愛博醫療擁有在研ICL晶體產品,但仍處於臨牀試驗階段。

參考研報

研究報告:光大證券-醫藥生物行業眼科視光和屈光領域專題研究:掘金藍海市場,眼科領域有望迎來“高需求+大單品”-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