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遊駛入快車道

走進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什寒村,綠意盎然,民族風情濃郁。近幾年,在鎮黨委政府支持下,什寒村成立瓊中天上什寒農旅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政府+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戶+品牌+基地”的模式,帶領村民發展藍莓、益智、鐵皮石斛等特色種植農業,打造“什寒山珍”“什寒農旅”“瓊中好物”系列旅遊農特產品,不斷髮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談及村集體經濟的營收狀況,什寒農旅公司總經理鍾治軍說:“2019年什寒村就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超1400萬元。我們與交通部門開展合作,以高速服務區開發交旅融合示範基地爲平臺,打造‘瓊中好物’特色品牌,每年農產品銷售達100多萬元。”

“在企業發展上,我們沒有‘等靠要’,全是本村的青年人才、返鄉創業大學生、退伍軍人在經營,家家戶戶都能經營配套的農家樂、特產店、民宿。每個人有自己的網店和實體店,用自己的力量走出致富路。”鍾治軍說。

如今,越來越多什寒村民搭上了鄉村旅遊發展的“快車”,全村旅遊從業人員超過80%,村裡陸續建起了19家農家樂、20個土特產及黎錦苗繡展銷店。什寒村先後被評爲“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022年度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同時,通過改造經營驛站、客棧、民宿、露營地,經營收入60%歸農戶、35%歸投資公司、5%歸村集體,實現了多方互利共贏,充分調動了村民的參與積極性,全村所有村民都不同程度地參與到了鄉村旅遊的建設經營管理中。

“這幾年我們在村集體經濟上的探索和思路方面有不少收穫。”紅毛鎮黨委書記趙建光表示,當地堅持黨建引領,增強村級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以打造紅色農旅小鎮的戰略定位,充分挖掘各個村莊的資源優勢,形成互補效應,使每個村莊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創新體制機制,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補齊資金投入的短板,建立社會資本投入服務監督機制。此外,守住生態底線,努力實現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經濟日報記者 潘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