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12月12號夜晚,剛剛傳來1個驚天大消息,要來大動作了嗎?

1、極越CEO夏一平遭大批員工和供應商圍堵,現場高喊不能讓他跑了!

這兩天,極越汽車迅速成爲了輿論的焦點。原本默默無聞的一個汽車品牌,突然因爲工資停發、裁員、供應商討債、員工直播討薪等一系列爆發性新聞,成爲網絡熱議的中心。甚至有網民調侃:“我知道它時,它已經不行了!”

根據媒體披露,這場風暴的背後,與極越的股東陣營關係密切。據傳,百度因不看好其發展前景,已經暫停資金支持,而吉利則始終只是代工角色,並未深度參與管理。這一斷供行爲,直接導致極越資金鍊斷裂,引發了一連串問題。從經營策略到股東矛盾,極越的脆弱根基在這一刻徹底暴露。

對於極越的員工來說,這一波打擊堪稱晴天霹靂。有人在公司直播中得知自己被裁員,隨即發起現場討薪的行動;供應商則大規模聚集,要求清償拖欠款項。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場風暴同樣帶來了不小的衝擊:購買極越車輛的用戶是否能享受後續服務?已交訂金的訂單能否按時交付?這些問題無一不令人焦慮。

極越的困境並非孤例。在國產新能源汽車賽道上,類似的“曇花一現”事件並不鮮見。儘管行業整體正在快速發展,幾家頭部企業成功建立品牌效應,但對於許多後起之秀來說,這場殘酷的淘汰賽仍在持續。資本的撤出、市場競爭的加劇,都讓中小品牌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

現階段,擺在極越面前的是一道生死考題。CEO夏一平成爲風暴中心,不僅要面對員工和供應商的聲討,還需儘快找到新的資金支持。這對於他個人的危機處理能力以及對資本市場的吸引力,都是極大的挑戰。當然,局外人只能拭目以待,看這家公司能否上演絕地反擊的一幕。

對於普通看客而言,極越事件的快速爆發讓人唏噓,但這也揭示了新能源行業中“資本遊戲”與“品牌打造”的殘酷邏輯。在激烈競爭中,品牌從無到有,再到站穩腳跟,絕非易事,而稍有不慎,便可能從行業新星淪爲歷史過客。未來誰能笑到最後?或許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